如果要盘算今年的热点话题,从民众到总理,对于“证明你妈是你妈”类奇葩证明的“吐槽”,应该是不可绕过的一个。好在,随着简政放权的深入,它们正逐步成为过去。
6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破解“证明难”,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对村(社区)出具101项各类证明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52项,保留49项。其中备受关注的同一人证明、迁坟证明、健在证明、残疾人残疾证明等证明事项都不再需要在社区办理。
大活人要一纸证明来证明自己还健在,残疾人要证明自己是残疾人……就是这样一类“天大笑话”式的证明,一次次成为民众办事难的现实佐证。这些证明的合理性到底几何,其实无需作太多的论证,仅从常识角度就可得出答案。因此,顺着这一思路,其实简政放权并无太多高深学问,更多时候只需要一点对实际问题的感知能力,以及对常识的尊重之意。
当然,当某些现实成为笑话式存在,进而开展相应的改革,仍只是一种底线思维,它表明的是改革对现实的回应能力。而对简政放权更高一层的要求,应该是要具备先见之明。也就是说,在一些制度、政策实施之时,就应该充分预估到其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以有效措施予以回避。这样才不会被民众的吐槽声推着走,从而把握改革的主动性。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评论指出,点点鼠标就能拿到各种大数据的时代,还要“证明你妈是你妈”,绝不是技术手段不给力,而是某些部门和企业管理理念滞后、行动拖沓。而与管理理念滞后相对的则是“先见之明”,只要理念跟上了步伐,自然不乏在简政放权上的“先见”。
原标题:简政放权应多一点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