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前往武侯区,督查调研经济发展工作。
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前往武侯区,督查调研经济发展工作。他强调,武侯区要解放思想、增添措施,抓住和用好二、三季度这个稳增长的关键期,统筹做好强化产业、厚化文化、细化管理、美化环境、优化服务五篇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大悦城,是中粮集团在西南地区投资建成的首个大型城市综合体,现已引进多家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四川日机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机械制造,通过技术创新,传统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成都电力机械厂,是国家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电站风机供应商,产品出口国外,销量良好。在考察上述三家企业后,黄新初说,武侯区作为老城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着力抓好“优二强三”工作,大力发展低耗能、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占比和城市功能品质,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随后,黄新初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武侯区经济发展情况汇报。他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从中央到省市都出台了关于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武侯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之一,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规模,都具备相当体量。谋划和推进武侯区发展,必须立足大城市的基本方位,做到视野开阔、眼界高远、气魄宏大。当前,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产业。做强产业,首先要做大规模。坚持集群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沿着“产业链全景图”补链强链,进一步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动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协调发展,在现代商贸服务业、都市新型工业等领域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做强产业,核心要做优业态。积极跟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柔性制造、工业4.0、“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和模式,以现代商贸服务、商贸流通、电子信息等为主导,以开放型、总部型、创新型为主要形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强产业,关键要做精产品。瞄准市场,对标国际,下大力气创品牌、提品质,打造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武侯品牌。
二是厚化文化。要挖掘历史底蕴,进一步用好武侯祠、锦里、老成都民俗公园等文化资源,大力传承“三国文化”和老成都民俗文化,让成都市民记得住根。要展示时代特点,坚持“有机发展”,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做到古为今用。要塑造国际气派,在融合巴蜀风格和成都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品质的文化活动空间、文化地标建筑、文化公共设施。
三是细化管理。标准要细,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细化的要尽可能细化,能够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切实做到“可衡量、可操作、可监督”。措施要细,着力加强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完善属地管理、网格化管理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用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利机遇,结合政务微博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城市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责任要细,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追究。
四是美化环境。首先,形态要美。要把城市形态规划作为突出任务,特别是要对人民南路、科华路、红牌楼等重点区域、重要街道编制好城市设计、立面设计和环境设计方案,尽快打造一批具有景观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精品街区、精品社区。大力推进“四改六治理”,加强区域内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其次,生态要美。要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打造休闲绿带和生态空间,做美江安河、府河、清水河等河流水系,加强区域内黑臭河渠截污清淤,形成亲绿亲水的城市人居环境。再次,人文要美。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舆论氛围,坚持以文化人,注重实践养成,培育和提升市民的城市主人翁意识。
五是优化服务。要优化公共服务,积极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优质教育、卫生资源满覆盖,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化政务服务,下大决心转变政府职能,以“敢于革自己命”的精神再造政务流程、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构建遵循国际惯例、赢得群众认可的政务服务环境。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大力整治“松”、“私”、“散”、“浮”、“庸”、“伪”等行为。要优化社会服务,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一步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
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志宏,市政府资政黄平参加督查调研。(记者 张魁勇 摄影 王熙维)
原标题:统筹做好强化产业等五篇文章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