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破旧的农房变成了白墙青瓦的川西小院,曾经脏乱的村庄成了整洁清新的家园……通过近1年的整治,全市首批纳入“百村容貌整治试点”的109个示范村庄正在悄然改变。
伴随着“四改六治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向深度扩展,从去年8月开始,我市在14个郊区(市)县选取了109个村容村貌相对薄弱的村庄,进行整治试点。按照“属地负责、部门包村”的原则,加大治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力争用一年时间,有效改善村庄环境质量和村居容貌,提升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
此轮农村治理的重要提升内容主要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完善基础设施,科学配置村庄垃圾箱(桶)、小型喷洒车、小型垃圾收运车,适量布局垃圾收运中转站(点),逐步完善村庄环卫设施;持续推进农户“四改”(改厨、改厕、改圈和改水);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引导村民建立完善“环境村规民约”;引导试点村庄群众成立业主管理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等。目前,109个示范村正在紧张推进,今年底将首次整装亮相,并梳理出重要的农村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近日,本报派出几组记者走进部分正在整治的示范村,实地感受它们呈现的新貌与新景,记录其背后的故事。
点位1
邛崃市前进镇双江村
大家的环境意识提高了
保洁工作做起来轻松多了
【探访日记】
7月骄阳似火,双江村内绿树成荫,村民的房屋掩映在浓荫间,蜿蜒的河流带来阵阵河风,让人神清气爽。干净的村道在碧绿的田地中蜿蜒,将林盘内的人家连接了起来,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偶尔可见三两村民在河边、林间纳凉。
沿着村道驱车驶过,不时有保洁员劳作的身影在车窗外闪过。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双江村的东岳码头,这里是一个健身广场,也是附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保洁员张长生头戴草帽,正在清扫广场上的落叶,“广场是我的保洁区域,每天早晚打扫两次,包括清运垃圾、清扫公厕,傍晚还会顺便帮忙打开广播,方便附近村民在这里跳舞。”他一边扫落叶一边告诉记者,由于广场是休闲区,人多,过去一向是垃圾的“重灾区”。自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除了我们做好清洁,大家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现在,我保洁工作轻松多了。”他笑着说。
村民徐淑芳家的四合院就在广场旁边,院里拾掇得整整齐齐,柚子树、葡萄藤挂满了果实,树下的凤仙花开得灿烂。看见记者,她热情地迎了上来,“村里到处干干净净,我们也要讲卫生。”
【亮点做法】
全村配备11个保洁员
分时段实施动态保洁
“近年来,邛崃农村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村子内的面源污染、村民不好的卫生习惯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双江村村支部书记杨久昌告诉记者,双江村良好的卫生环境得益于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全村配备了11个保洁员,分时段实施动态保洁,保洁面达100%,保障了村容干净整洁。“保洁员每天早晚打扫两次,垃圾房三天内清理一次。镇治理办、村环境负责人不定期检查保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杨久昌介绍说。
为了从“根”上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双江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深化庭院整治,清除房前屋后各类死角垃圾。“看着村庄环境变好,变靓了,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搞好自己家园的环境卫生。”村民杨常德说,作为村民代表,他外出参观了好几个“美丽乡村”,深受触动,回来还把拍下来的照片给大家看。“我们村风景不比人家差,为啥不整干净点呢?”
点位2
龙泉驿区柏合镇元包村
实行垃圾清运工作
道路沿线干净整洁
【探访日记】
昨日一早,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雨后的元包村村道上,阵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远处山腰薄雾缭绕,绿色萌动。而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则是道路沿线十分干净整洁。无论是公交车通过的村道,还是只能过小车、三轮车的组道,路面都见不到垃圾,道路两旁不时有一个灰色的垃圾桶闪过。随行的柏合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这一年来实行垃圾清运工作的功劳。
在3组村民刘朝琼家不到十米远的路旁,就有一个这样的垃圾桶。10点,刚从门前桃树地里回来的刘朝琼,顺手将院坝里的黑色垃圾袋挽上结,扔进了几步远的垃圾桶。“以前没有垃圾桶,生活垃圾都倒在河沟里,农药瓶子废纸等,就在地里点把火烧了。”刘朝琼说道,现在设置了垃圾桶,许多村民都主动把垃圾简单分类装袋后扔到垃圾桶里。
上午10点半,元包村垃圾清运员王邦国骑着三轮摩托车,来到刘朝琼家门口的垃圾桶前,熟练地将垃圾装进两个自制的编织袋里,“颜色深的袋子装可回收垃圾,颜色浅的装不可回收垃圾,上岗前我专门培训过垃圾分类。”王邦国是元包村人,去年7月正式成了元包村的垃圾清运员,负责全村的垃圾转运。每天都要开着摩托车,到垃圾车进不去的村组转运垃圾。
“村道只有3米宽,摩托车进出方便,每天早出晚归转运垃圾,风雨无阻。”当垃圾清运员,镇财政每月会为其拨付3500元,看似很多,但其中包含了三轮车的成本、每月的油费、修理费、各户的垃圾袋、垃圾桶费用,剩下的才是他的工资。见路旁杂草堆里有几个塑料袋,他用铁钳夹起来放进垃圾袋里。“下一站在对面的山头,得赶快了!”两个垃圾袋已经装了大半,王邦国笑着发动摩托车,沿着狭窄的村道驶向下一个组。
【亮点做法】
村里请工人驾着三轮车
收各农户家产生的垃圾
近年来,龙泉驿区在广大农村主要道路边设置了垃圾桶、派出转运车清运垃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垃圾乱倒乱扔的问题,农村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在一些道路狭窄的组道甚至山上,农户的垃圾又该怎么清运?去年,柏合镇做了一次探索,由镇财政拨付专门资金,在元包村试点专人清运垃圾的工作。村里请一位工人,负责分发垃圾桶、垃圾袋,每天驾着三轮车收各农户家产生的垃圾,再由镇上集中转运。
如此的垃圾清运方法在元包村运行一段时间后,柏合镇将目光放在了更多的山区村。从今年4月1日起,桂花、双碑、马坝、长松4个山区村也纳入了集中清运的范畴。记者驱车沿桂花村的山区组走了一圈,沿线根据村民的居住密度摆放着垃圾桶,看上去井然有序。
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5个村的山区垃圾清运都由镇财政拨款,一年算下来,差不多20万多点,但这笔投入却能换来长远的收益。“对于清运的工人来说,有收入自然有积极性,而对于普通村民来说,我们也准备采取一些小的鼓励措施,提高大家的分类、集中意识,真正让山区环境美起来。”这位负责人欣慰地说。
点位3
新津县文井乡大明村
每家房前屋后都很干净
生活在这里非常舒畅
【探访日记】
昨日,记者来到新津县文井乡大明村。伴着和煦的阳光,走进社区,沥青路整洁干净,路边绿景怡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一栋栋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花丛中,健身广场上的群众载歌载舞。“如今,我们村的变化太大了。从以前的落后村,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优美村。” 村民黄瑞芬说。
“以前大明村根本不是现在的样子,由于环境卫生较差,林盘杂草丛生,滋生了不少蚊虫。通过环境整治,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村里环境变得整洁优美,过去大人不愿进、小孩不敢进的林盘,现在成了大家休闲纳凉、谈天说地的好去处。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邻里关系也变得更融洽。”黄瑞芬告诉记者,为了让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村里结合环境治理和农房风貌塑造,鼓励村民对房屋四周进行美化,村里还设置了多个爱护卫生宣传牌,引导广大村民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
“不只是打造了川西民居风格的林盘,还建起了超市,新铺的沥青路也非常宽。现在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够挣钱,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有广场,一年四季三季有花,早晚还可以和邻居一起去锻炼身体,生活在这种环境里非常舒畅!”在大明村生活多年的张大姐讲道。
文井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推进林盘整治前,乡政府按照“三视三问”工作法,充分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通过逐户走访,召开动员会等形式,提高群众认识,取得群众共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整治工作当中。下一步,文井乡政府还将推进以养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氛围营造,预计用不了多久,一个崭新的乡村林盘就将展现在大家面前,吸引更多人到这里观光、休闲。
【亮点做法】
垃圾分类+循环回收
新村环境清爽整洁
除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大明村的村民现在还学会了垃圾分类和使用“循环小站”。“为帮助大家养成新居新习惯,村里试点进行了垃圾分类。”村支书鳌华军指着路边的分类垃圾桶说,我们请了专业导师团队,每天早晚入户村民家中,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同时,每家每户还发放了3个小垃圾桶,颜色分别和社区的分类垃圾桶对应,方便分类和投放。
此外,村里还增加了一项创新措施——将不要的废旧电池、饮料瓶、废纸等废品拿到“循环小站”登记积分,当达到一定分值后,能兑换诸如食用盐、肥皂、作业本之类的实用物品。每家每户不仅从零星垃圾无处堆放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得到实惠。记者在循环小站的公示板上看到,一个汽水瓶0.5分,一个啤酒瓶2分,一斤废纸3分……在大明村,阳台、草坪基本看不到多余的废品和垃圾,整个新村环境清爽整洁,人人都从中受益。
点位4
崇州市崇平镇春风村
调解纠纷专人专管
邻里和谐亲如一家
【探访日记】
3日上午10点,记者在63岁的崇州市崇平镇春风村8组村民熊文金的陪同下,详细地听他讲述起担任村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队员的经历。
“王大爷,您老别太累,多注意身体哦!”走在春风村村道上,道路旁打扫院落卫生或坐在一起拉家常的村民们看到熊文金走过来,都向他打起了招呼。“金大爷,您在村上的人脉不错呀!”记者半开着玩笑说道,“街坊邻里,本就应该是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熊文金意味深长地说道。走过一户村民家门口时,两个推着自行车的小伙子不知因为何事发生了小矛盾,熊文金走了过去,“都是街坊邻居的,要相互谦让嘛,年轻人火气小点。”听完后,两个小伙子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上午11点,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熊文金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刚当上矛盾纠纷协调服务队队员时,村里有位姓雷的太婆,家里有子女4人,但对于老人的照料,4人一直都不怎么上心。有一次,雷婆婆向他打听买新农合保险的事,说自己买不起180元的那档,所以想了解一下低档次的相关规定,“我当时就告诉她,你这么大年纪的人,要买就得买报销比例高的,钱不够喊儿女出!”熊文金专门找到了雷婆婆的几个儿女,跟他们说法律、讲道理,最终得到了儿女们的理解,最后大家决定轮流出钱,顺利解决了老人买保险的问题。
“下午,还有一件夫妻吵架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哦。”说完,熊文金微微一笑,“现在看到村民们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让我感觉很快乐。”
【亮点做法】
公开选举+专人专管
邻里纠纷少了很多
去年3月,经过全村村民的公开投票选举,熊文金等人成了春风村第一批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队员。熊文金坦言,在农村,纠纷调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部分村民对政策法律的了解程度不够,一遇到邻里矛盾就要闹架,处理起来很麻烦,听说要成立矛盾纠纷调解队,他第一个报了名。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春风村试点矛盾纠纷调解队以来,几乎每个村民都变成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的队员,“看到谁家吵架,大家都会去劝几句。”
据崇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筹备在春风村成立调解服务队的消息发出后,村里几位平时就比较有声望的老人带头报名,后经全体村民公开投票选举,选出7人组成了春风村矛盾纠纷调解队。只要听说哪户人家有矛盾或者村民间有闹架的事情发生,调解队的队员们都会在一起商量对策,然后专人负责,做到每一次调解,都有一个专人专管。“一年多下来,我们明显能感觉到邻里纠纷少了很多,大家比以前更加和谐和睦了。”熊文金说道。
“这样的举措,都是结合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中总结出来的做法,效果十分明显,对于减少群众矛盾纠纷,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崇平镇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他们会将这种模式在全镇进行推广,让更多群众从中受益。
本报记者 陈泳 李自强 赵荣昌 陈方耀 李颖
原标题:年底将首次整装亮相 示范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