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左思《蜀都赋》赞曰:“既丽且崇,实号成都。”
成都,四川的省会,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它就像来自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从古至今展现着多彩画卷,包含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正因为如此,本报从今天开始创立《成都故事》周刊,并在每周三定期推出,为您讲述成都的故事。
古人云,一叶勃发而见春。小故事能揭示大趋势。
成都,它变化的面貌与不变的气质就体现在每一个新老成都人的身上,融入他们每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这些身边的小故事勾画了成都过去、当下与未来的样貌。
成都一天里的故事可以这样开始。
清晨5点,双流机场,川航地勤付晓霞已忙着迎接当天第一批从韩国首尔来的旅客。这一天他们还要迎来13条国际航线的客人。空姐何潇潇也已收拾完毕,等待着执行飞往温哥华的任务。作为辐射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双流机场是很多国际航班第一站,人们从这里出发,开始跨国旅程。
早上9点多,杜甫草堂,晨练的老人尚未离去,老师宋鑫已准备好石板、拓包、宣纸、墨水,待孩子们落座后手把手地教他们兰花拓片的制作。“草堂一课”,涵盖了书法、园林、诗歌、拓片等内容。这些继承传统文化的课程让草堂里的唐风古韵更为飘逸与灵动。
接近正午,青白江集装箱中心站,20岁出头的小伙子刘靖还在紧张地工作。他和同事们正在装载戴尔工厂的电脑产品。一会儿,这些进入集装箱的戴尔产品将搭乘“蓉欧快铁”去往欧洲。如今,成都承担着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60%的电脑芯片组和55%的笔记本电脑CPU生产,世界500强的265家已落户蓉城。
这些故事虽小,却能反映大时代里成都的沉淀与变迁。正如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要统筹做好强化产业、厚化文化、细化管理、美化环境、优化服务五篇文章,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的鲜活故事,正展现着这些宏大主题——
在付晓霞、何潇潇忙碌的身影里,我们看得到成都日益彰显的国际范儿。80余条国际航线的开辟,第二机场的开工建设,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执行,14个国家的领事机构在成都的设立……这些改变都让成都与世界各地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密。
在宋鑫的课堂演示中,我们能感知成都正在挖掘厚重的历史底蕴。通过武侯祠、锦里、老成都民俗公园等文化资源,大力传承“三国文化”和老成都民俗文化。成都还展示时代特点,坚持“有机发展”,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之中,做到古为今用。在融合巴蜀风格和成都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品质的文化空间、地标和公共设施。
在刘靖目光聚焦的地方,我们听得到成都急速向前的脚步声。成都坚持集群发展,沿着“产业链全景图”做大做强产业,积极跟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柔性制造、工业4.0、“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和模式。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成都正崛起为全球互联互通的新中心。2014年,成都已进入GDP万亿元城市俱乐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之际作出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希望海外版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充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是中国发展变化的缩影。成都的大小故事反映了成都面貌,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灿烂文明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活力。
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小人物折射大变化,小故事揭示大趋势,表现一个古老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传统与时尚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成都,展现一个开放、包容、有活力的成都。这就是《成都故事》的宗旨。
成都故事,带您走进成都、品味成都、融入成都。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7月8日第5版)
原标题:《成都故事》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