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第1版《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作者:田文喜、姚力文
内容概述
1978年2月3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老记者姚力文和新华社记者田文喜的报道《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向全党推荐安徽的“省委六条”。
多年的左倾路线,否定按劳分配,打压农民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给农村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从滁县地委一份农村经济政策调查报告受到启发,下乡调查民生、倾听民意。省委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经过十几次的讨论和修改,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这份省委文件要求重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粮食分配要兼顾个人利益,允许和鼓励农民从事家庭副业。
安徽农民对这份文件给予热烈欢迎。村民听了一遍不过瘾,让宣讲人再讲一遍、两遍。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农从别人口里听到《规定》的一些内容,带上干粮跑了六十多里路,到县委会登门询问。农民兄弟们高兴地说:“省委就象到我们队里看过一样,条条讲到我们心坎里。”
经典名句
万里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们没有阳关道可走,只好走独木桥。”——万里、池必卿
背景和启迪
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发源于安徽农村,是农民在面临饥饿的绝境中的自发创造,同时也是党的干部体察民情、顺应民意的主动选择。1977年6月万里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经常到农村查访,把“吉姆”轿车停在村外,自己步行入村,见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场面。据本文作者姚力文回忆,农村一家人不能同时出工,因为没有那么多条裤子!揭开锅一看,都是菜叶,基本上没什么粮食。万里当场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秉承实事求是路线的万里,顶着违逆“大寨经验”的压力,率先允许农民实行弹性的自主经营,打开了包产到户的大门。当时在中央主管农业的副总理陈永贵对此大为不满,组织系列文章批判。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主张包产到户的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与笃信集体经济的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达成“口头协定”: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互不干预。万里在安徽也针对陈永贵的“大寨经验”,做过类似的表态。人民日报坚定地站在务实干部一边,这篇报道把安徽的大胆突破推向全国。由人民日报总编辑亲自撰写的“编者按”,赞扬一位省委第一书记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是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一个好榜样”,更是前所未有。
中国改革的伟大进程揭示,只有实事求是,突破左的思想禁区,才能制定符合国情和民意的政策。抱住某些过时的理念和政策老路不放,动辄把制度创新视为歪门邪道,只会失去民心。正如人民日报编者按在35年前的大声疾呼:“必须立即改变这种危害党的生命的危险局面。”
原标题:万里:你走你的阳光道 我走我的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