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产业扶贫的大坪实践:唤醒沉睡的资源

2015-07-27 07:46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今日关注:大邑县雾山乡大坪村

7月22日一早,采访车从大路上拐个弯,驶入大邑县雾山乡大坪村村界,公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色便扑面而来,茂密的植被让整个山谷充满了负氧离子,汽车后座原本躺着打盹的摄影记者也一下子有了精神,从车窗伸出相机,“咔咔咔”拍起无边美景来。

“如果没有现在走的这条路,你们想来看这样的景色,怕是不容易。”带路的村委会主任付成杰说,大坪村是著名的“金蜜李”之乡,该村金蜜李早在1991年就分别获得成都市和四川省优质果品奖,2010年获得农业博览会水果类优质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长期以来,由于道路不通,基础设施不足,这么好的资源一直不被外人所知,大坪村成了贫困村。

如今通过扶贫带动,宽敞的马路修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这养在深闺中的美景开始逐渐被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客所知晓,大坪村掘到产业“致富经”,离脱贫致富不远了。

以前背篼背李子下山卖

现在游客上山来买

“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脱贫路。”付成杰介绍,脚下这条连接着雾山乡6社、7社、12社、14社、15社、17社的多个社/组的村道,全长7.5公里,是由专项扶贫资金支持修建的,它成为大坪村脱贫的“敲门砖”。

据介绍,大坪村幅员10.52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农户420户,总人口1311人,具有典型的山区地广人稀的特征。村里的金蜜李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产量和口感都不错,过去,由于没有道路,村民都只能用背篼把李子背到山下的市场去卖,“费力淘神还赚不到啥子钱。”“1.5元/斤,一个大劳力一背篼只卖得到100多元钱,遇到市场不好卖不掉的只能就近倒在河沟里头。”正在路边卖李子的村民付秀英,说起原来大坪村的情况就关不住话匣子。她的话让同行的大邑县农林局扶贫科科长王东军也深有感受:“第一次来调研金蜜李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时,一早从山下往上爬,鞋根都磨断了,下午才爬到山顶,上来一趟实在不易。”

窘境在2013年迎来转机,大坪村被列为扶贫开发村,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只要路一通,我们的李子运得出去,自然卖得到钱,再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吸引游客消费,自然能增收。”村民何玉莲说,当初投票时,村民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修路。

找准了下手点,说干就干。在扶贫资金的推动下,大坪村先后修建道路和水、电、公厕、乡村旅游广场等基础设施,特别是连接山上山下的村道由原来的3.5米拓宽到5.5米,小车相向而行也可方便地错车。

“现在都是游客开车上山来买,一上午我卖了500多元钱了。”付秀英说,现在不但不用出力把李子背下山,而且价格也比原来卖得起价。她说,现在经常有城里人开着小车上山来赏花、赏果。前一阵子金蜜李旺季的时候,她一天最多卖过5000多元钱,修路的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努力“造血”

产业链上建支部

路通了,昔日不值钱的李子成了香饽饽,连李花也能变成钱了。但又有新的问题摆在大坪村的面前——单纯种李子、卖李子,效益挖掘不够,而且果树需要更新换代,农民因为没钱后续投入受阻……“大坪村进一步增收,还有什么文章可以做?”这个问题,让雾山乡两委班子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雾山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胥进对大坪村的情况十分熟悉,他介绍,在“输血”投入将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后,大坪村的发展就落到自身“造血”上来,而带动发展这个龙头,大坪村的办法就是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为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乡党委的领导下,大坪村打破原来在村党支部下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的模式,紧扣大坪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条,在合作社党支部下面设了5个党小组,即种植技术小组、农家旅游小组、山货开发小组、文明新风小组和环境保护小组,分别由5个党员带头人担任党小组组长,带动村民发展。

在大坪村半山腰上,农家乐钱家大院满园的楠竹让人觉得有别有洞天的感觉。老板钱学强是一名老党员,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农家旅游小组的组长。“这儿的特色明显哦,好耍!”记者采访时,正遇到成都市民朱先生和朋友一行从钱家大院经过,朱先生告诉记者,钱家大院楠竹的主题十分让人喜欢。

“党员示范带动,正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雾山乡组织委员姜勇波介绍说。大坪村成立了产业党支部,通过党支部的带动,统一规范接待的价格,不随意涨价;规范饭菜的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客源之间相互调剂,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遇到发展上的困难,由党小组形成汇报,报告到上一级政府……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具有相关专长的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大坪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迈进,大力提升了综合效益。

“如今群众致了富,全靠产业党支部。”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大坪村山上的农家乐由原来的3家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3家,初具规模,一些原来外出打工的壮年劳动力也纷纷回到家乡,就近就地就业。

原标题:唤醒沉睡的资源 金蜜李之乡掘到“致富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
关键词: 产业扶贫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