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张志健:抗战八年的烽火岁月

2015-08-01 10:04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亲历抗战之一

主持人语

70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每一位抗战的亲历者,总有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93岁的张志健,在抗战爆发时年仅15岁,年轻的她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毅然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中去,用稚嫩的双手与肩膀,在这场战争中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壮歌。她的故事,在今天听来,依然令人震撼并肃然起敬。

本期嘉宾

张志健,1922年生,河北广宗县人,1938年春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8月入党,1939年秋任广宗县妇救会主任。1943年5月参加“太行整风”学习,1945年5月调入冀鲁豫军区工作,1950年随部队南下入川,转业自贡市,1982年从四川省林业厅离休。

对话

妇救会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学上不成,咱去妇救会

记者(以下简称记):面对日本侵略者,年轻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张志健(以下简称张):最早的思想启蒙应该感谢我父亲。父亲叫张聚伍,1930年前是河北省广宗县李怀镇区的区长,是个思想开明的人,主张妇女放脚和读书。1930年,父亲去世,母亲主持家务。母亲按父亲的遗愿,送我到广宗县城女子小学读书。1937年我15岁,考上了大名府女子师范学校,高兴地积极准备着去上学。结果下半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们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学也没办法去上了,辍学在家,无所事事地过完了那个冬天。习惯了学校生活的我心情很糟糕,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憎恨。

我的家乡离北平很近,战争爆发后,很多溃兵从战场上退下来。他们看起来非常惨。当时家乡人心惶惶,我却没有感觉到害怕,就是想着,不能这么待在家里,该做点什么。

1938年春天,乡亲间传说附近的南宫县来了共产党的八路军,多方打听后,我才知道这支部队是陈再道领导的抗日东进纵队。我非常高兴,觉得这下可有希望了。后来,亲戚写信给我,介绍我加入抗日妇救会,开展抗日救国工作。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恨和对国家的爱,我欣然同意,于1938年正式参加县妇救会工作。此后,我和一位关系很好的女同学觉得自己原来的名字太俗,于是我就把名字从张需棉改成了张志健,她则由牛玉岭改成了牛华国。

刚加入妇救会的时候,我年纪还小,只有16岁,并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有些懵懵懂懂的。但是我很用心,妇救会的前辈们深入各村召开群众大会的时候,我就注意听,注意记。她们演讲的抗日救国,男女平等,妇女翻身解放等内容很受欢迎,我就把这些内容都记下来,然后反复琢磨,怎么讲出来大家更喜欢听,更能调动情绪。慢慢地,我也开始上台演讲了。就这样,妇救会成为我参加革命的起点。

入党,一生中最骄傲的事

记:您为什么会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在我才参加妇救会的时候,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县上既有国民党县党部,也有共产党县委会。县里的抗日救国委员会和妇救会、青救会等组织里,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大家各做各的事,也在各自吸收新人加入。

正好我的亲戚是共产党员,她给我讲了很多关于共产党的事,包括党的宗旨、思想等等。现在还有一句话在我脑海中记忆深刻,那就是“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是为穷人谋福利的。”我对共产党在思想上非常认同,也非常渴求进步。于是在1938年8月,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实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共产党已经有地下党组织在我们县城活动了,他们有时会打击当地一些为富不仁的大户,然后把获得的钱、粮食等物全部分给当地的贫苦群众。在群众中,共产党的口碑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共产党员,我内心也对共产党充满了好感。后来,国民党对当地的共产党进行镇压,很多共产党员被残忍杀害,这些共产党员在行刑前宁死不屈,非常勇敢,他们的表现在我心中也引起了共鸣,我非常敬佩他们。

后来在妇救会工作,和共产党的接触越来越多,除了在思想上的共鸣越来越深刻,也对党有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生最为骄傲和自豪的事。

八年中,那些擦身而过的险情

记:八年抗战中,您时时与危险擦身而过。

张:加入党组织后,我主要还是从事与妇救会相关的工作,虽然没有直接上战场扛枪打仗,却随时都会面临着生命危险。当时华北已经沦陷,日军在农村修了很多炮楼,为了控制当地群众,他们在县与县之间都修了地沟隔开,那个沟很长很深,深达两丈左右,通行非常不便,而且如果日军站在炮楼上,地沟内的情况会毫无遮掩地出现在他们的视线内。

但是为了开展村际联络,组织各地妇女同胞抗日,我们必须要经过这些地沟,去各个村活动。我们只能选择在晚上行动。每次过地沟,我们都会快速跑到沟底,再迅速地从另一侧爬出,小心翼翼地躲过敌人的视线。每当我们越过地沟后,为我们放哨的“更夫”就会敲响木梆,然后高喊几声“平安无事”。此时我们就会放下心来,继续前行。

记得有一次,1945年5月,抗战已进入后期,日本军队已大量撤退,当时的敌军主要是“皇协军”。我非常想念母亲,就回家看望她,结果正好遇上敌人扫荡,情况非常危急。邻居知道了,让我到她家里,给我换上她的衣服,在我脑后挽了个农村妇人的发髻,再给我搬了一台棉纺车,假装纺棉。当时“皇协军”扫荡也比较松散,他们以为我是农村妇女,也没怎么盘问就离开了。他们冲进我家翻箱倒柜,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把一个小闹钟当成战利品拿走了。

原标题:张志健:抗战八年的烽火岁月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