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光明日报》:读书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2015-08-03 07:2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了“厚化文化”理念。“书香成都”是成都建设“文化之都”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展示时代特点,坚持“有机发展”,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1129家书店省会最多

■公共图书馆遍布区(市)县

■人均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

四川成都,市中心的方所书店,每周都有读者与“大咖”的切磋互动。

在方所书店20万册书目构成的书墨香里,瑞典诗人鲍勃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的作品,与4位同样来自瑞典的作家为读者带来一场名为《高纬度的幸福》的文学沙龙;四川80后女作家颜歌则与著名作家阿来展开一场有关四川方言写作的对话,让读者沉醉于四川方言文学中。在这里,洛夫谈诗,周春芽论艺术,英国乐队聊音乐,读者在开放的平台里体验特别的读书乐趣。

像这样的读书会、文化沙龙、文学讲座,方所书店有,成都购书中心有,西南书城有,各类特色书店、连锁店也有。无处不在的实体书店,不定期的文化活动,完善的阅读系统,浸润着成都人的生活。读书已经成为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实体书店特色化发展

成都人爱看书,源于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文脉书香。汉代,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的辞赋冠绝天下。宋、清两代,蜀学大放光彩。近现代,巴金、郭沫若、李劼人都是蜀中人杰。成都民俗专家袁庭栋说:“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大诗人曾在成都活动、创作,成都历来是一座文化重镇,有很多读书人、写书人。”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了“厚化文化”理念。“书香成都”是成都建设“文化之都”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展示时代特点,坚持“有机发展”,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之中。

从文人辈出到热爱阅读,展现成都文化传承的注脚之一,就是实体书店的繁盛。近两年,成都的特色书店数量猛增。

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成都镋钯街轩客会24小时书店正式营业,书虫们有了自己的“深夜书房”。文轩零售连锁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柳青介绍,书店每周都会进行三场主题不同的活动。在他看来,开24小时书店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卖书,而是要搭建一个号召大家读书的公共空间。

5月,西南地区首家言几又书店在成都亮相。咖啡、阅读、文创产品等构成了丰富的多元化空间,为成都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面对图书电商的强烈冲击,为了赢得市场,成都的实体书店可谓使出浑身解数,许多实体书店选择了小众化经营,把目光瞄准特殊的读者群体,用专而精的图书门类为小众读者提供服务,以独特的风格立足于书店行业。

成都蓝顶艺术区,400多位艺术家聚集于此。在这个艺术氛围浓厚的社区里,有一家专门为艺术家和热爱艺术的读者服务的书店——一庐艺术书店。这家专营艺术书籍的小书店,其各种各样的画册是画家和书画爱好者的心头爱。“我们只专注于艺术,很多蓝顶艺术区的画家常来我们书店选购,还有很多学美术的学生也会慕名而来。”书店负责人吴雪江说。

根据大众点评网发布的2014省会城市调查指数,成都有书店1129家,是全国最多的,大大小小的书店成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景。

成都书店缘何最多?其实,为推动实体书店和出版物发行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成都市早在去年初便率先在中西部出台相关办法,对本地实体书店给予奖励扶持,新店开办、阅读活动、书展、版权贸易等都能获得扶持奖励甚至贷款贴息,年度专项扶持奖金达700万元。

泡盏盖碗茶,捧一册好书

舒适的环境里,泡一盏盖碗茶,捧一册好书,贯穿了成都几代人的生活。

多年来,成都图书馆副馆长、作家肖平每天至少读书两小时。如今每逢周末,他喜欢到成都的百花潭公园,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他说:“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深邃和辽阔,从而有了抵御世俗的痛苦和悲伤的勇气和韧性。”

肖平工作的成都图书馆坐落在开启成都文脉书香的地方——文翁路,旁边就是成都石室中学。两千多年前,它由蜀郡太守文翁创建,是中国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学校,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官学”。成都图书馆有馆藏文献145万册,每年接待读者超过150万人。每天从早上开馆,前来借书的读者络绎不绝,他们中的很多人和书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现在,成都市21个公共图书馆已通过互联网连接成服务联盟,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迈入“全域时代”。“通借通还”项目的实施,使全市325万种(条)联合书目、553万册联合图书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流转。市民只需凭身份证或有效证件,到全市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办理“一卡通”借阅卡,就能自由借还所需书籍。而且,城区图书馆从早上9点不间断开放到晚上9点。今后,“通借通还”范围将延伸至所有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服务点。成都还将实现纸本图书与电子资源全城“一卡通”,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图书借阅服务大网。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成都城市居民年人均阅读6.04本纸质图书、7.39本电子图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人均每天阅读时间半小时以上,三成市民家庭的藏书数量在100本以上。

阅读体系覆盖城乡

在成都市新都区兴城时代广场工地,工棚一角辟出近百平方米作为流动书屋,2000多册各类图书来自新都区文化部门的配送,定时更换,每天都有20多名工友前来阅读。钢筋工周攀明说,1000多名工友大多喜欢来看书,有关维权、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方面的书特别受欢迎。有了书屋后,工友们打牌的时间变成了读书的时间。

流动书屋将阅读的触角伸向了更多的空白地带,是成都市推进全民阅读、完善阅读基础设施的有力举措。自2006年开展全民阅读以来,让群众有书读、有好的环境读书一直是成都民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如今,公共图书馆遍布成都所有区(市)县,阅览室、书屋配备到每个社区、行政村。仅市文化部门每年为农家书屋采购新书的支出就在400万元以上,每个农家书屋每年书目的更新不低于60种。

在双流县图书馆,去年的借阅人次突破135万,相当于全县每人来了两次。馆长张燕英介绍,这两年,县图书馆面积由0.2万平方米增加到1.7万平方米,藏书增加了10倍,电子阅览室、自动借还书机齐备,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他们在乡镇建立了8个分馆,极大地拓宽了服务半径,并将书籍送到了爱心茶园、理发店。

市关工委、市教育局等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倡导经典阅读,参与人数超过百万;在电视上开设《书香成都》栏目,倡导深度阅读,解读最受关注的书及与书有关的事件、人物;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50多名阅读推广志愿者将书香洒满城乡……与书有一次美好的遇见,已经成为成都人每天的期盼。

(原载《光明日报》2015年8月2日01版)

原标题:读书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