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发现道路桥梁病害,从病害上报到维护完成,要花几天时间,现在系统自动派单,病害信息很快就从现场传递到维护人员手中,大大缩短了病害处置时间。”记者昨日从市城管委道桥处获悉,成都二环路维护已经进入“云管理”时代。随着成都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全新的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一期)也在近期试运行,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在新建的城市桥梁重要结构部位将全部安装传感器,实现智能监测排除隐患,甚至通过网络实现“云管理”。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成都已将垃圾收运、垃圾处置、路灯管理、道桥管理、运渣车管理等一并纳入数字化管理中,架构“大城管”管理格局的同时,奋力向“智慧城管”大步迈进。按照“大城市、细管理”理念,日前,成都已先后制定“智慧城管”总体规划(2015—2017),将横向纵向整合各类资源,对城市管理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全领域发现、全过程监督、全方位落实。
精准定位病害
智能管理二环路“健康”
日前,王玮带着自己的“随身宝贝”,来到二环路上自己的巡查路段,进行日常巡查。终于,在一个护栏的角落,发现水泥块有些裂缝。他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拍照,然后在二环路道桥管理系统中,实时上报病害巡查情况。不到一分钟,维护人员已经接到派单信息,赶往现场对病害进行处置。
记者了解到,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一期)今年6月29日正式投入试运行。该系统除了实现日常的巡查维护之外,还极大降低了道桥维护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从发现病害,派单,处置病害,再到最后抽查验收,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很短,安全隐患就排除了。”从发现问题,到处置问题,前后不到半天时间。效率的提高成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最为有力的“说明书”。
然而,6月29日之前,王玮则要拿着记录本巡查,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回去再输入电脑上报病害巡查情况。然后指挥中心进行人工派单,处置病害,一来一去,时间要好几天。围绕“快速发现和快速处置”这一核心,成都数字化城市管理大跨步走入管理者的生活。
目前,在二环路永丰立交桥的主线桥和四条匝道还引入了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按照竣工图纸,制作内外部一样的3D模型,大到桥梁的梁体,小到一个水箅子,一个进水口,都能立即精确定位,对桥梁病害的发现速度和处置,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据市城管委道桥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没有模型前,不能一下子就知道病害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只能对位置进行文字描述。”
二环路道桥管理系统(一期)竣工后,从文字资料到竣工图纸,已实现了数字化移交。
“云管理”成都道桥
全方位监控重要桥梁
作为城市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数字化可在显著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节约管理成本。而其背后的深意则在于,通过“部件构件”的全新梳理,在“登记造册”的同时,还能架构“大城管”模式的数字化集约平台。
在市道桥处监控室内8个电子屏幕上,流动着重要桥梁的实时数据。原来,为了全方位地监控重要桥梁,市城管委道桥处特别启用了特殊结构桥梁实时监控系统,“在桥梁的梁体、吊杆、系杆等重要部位,安装传感装置,实现智能监测,通过网络实现‘云管理’。”市城管委道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在青龙场立交桥、星辉桥、南河桥这三座吊杆拱桥,建立了这种城市桥梁健康监控系统,监测桥梁的受力、环境温度等情况。
记者在监控室看到,传感器把现场采集的技术数据直接传至中心监控室。“每天,我们都可以不间断地监控重点桥梁的运行情况。”负责监控的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桥梁管理的专业度很高,目测不容易且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只有用专业技术手段,才能精准地了解桥梁的运行情况。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如有异常情况,将立即向监控中心发出报警信号,并进行紧急处置。
不仅如此,为了获得车辆是否存在超载过桥,引发桥梁安全事故的情况,在大天立交桥、南河桥、星辉桥和北新大道跨线桥还建立了“城市桥梁超载监控系统”。
在桥梁上桥处埋设称重传感器,全天候实时监测车辆荷载,若超过桥梁设计荷载,则会像“电子警察”一样为违法车辆“抓拍”照片。“得到这些数据,可以为我们专业分析桥梁构件损伤情况打下基础,对桥梁进行综合评测,而未来我们得到的数据还有望与交管部门共享,与相关执法部门共同治理超载等违法现象。”市城管委道桥处有关负责人表示。
王琳黎 本报记者 李霞 摄影 刘阳
原标题: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近期开始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