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角
成都巴适的环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成都,“巴适”是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俚语。在这个词的背后,体现着人们对成都舒适生活的肯定,表达着成都“宜居”、生活在成都“幸福感强”的意涵。
成都因何而“巴适”?温润的气候、灿烂的文化、包容的个性、精致的美食……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不过,对于面积日益扩大、建设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蓉城来说,管理,尤其是精细化的管理才是打造宜居城市、让市民享受舒适生活的保障。
事无巨细皆参与
“天府大道、顺城大街、浆洗街……这些道路都经过‘白+黑’手术。这些路,现在好安逸哦,开上去特别舒服!”这是出租车司机周勇对成都中心城区中小道路提升工程的称赞。看似简单的道路优化,却包含着诸多细节上的学问。
为不影响市民生活而选择“夜间作业”、路面“黑化”是通过在原路面层上加铺SMA高标准沥青层、道路上的井盖要做到“防沉降”“防盗”“防噪”,为避免对道路二次开挖而在整治中同步埋设地下管网……这些细致的安排都在一个道路提升工程中得到落实。
城市管理无小事,小事连着千万户。成都的精细化管理涵盖了城市的方方面面,但宗旨都在于提升城市的品质和方便百姓的生活。
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老旧市场改造,大气雾霾、河渠污染、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农村环境的治理,这10项行动被称为“四改六治理”,2014年12月在成都启动。而开展这一大规模民生工程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乡环境品质。
很显然,成都意识到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因而更加强调精细化。
此外,城市管理的根本要求是“为民生、顺民心”,因此,成都十分注重激发“群众主体”意识,使城市管理工作得到辖区群众、商家们的支持和拥护,甚至积极主动地参与。门前垃圾包干、老旧小区自行拆除违章搭建……为了更舒适的环境,市民也把城市管理视为自身义务的一部分。
原标题:“巴适”的成都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