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侧记
贫困,相对于富足,类似于贫穷,根源于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国际上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确定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2011年起,我国的贫困线标准是人均年收入2300元。
在成都,这个标准被提得更高。从2012年底开始,成都的贫困标准为农民人均年收入7000元。
昨日,市委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以市委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将精神第一时间传递到区(市)县,同时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高标准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
瞄准相对贫困户,分类施策精准减少城乡相对贫困;聚焦相对贫困村,整体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致力共同富裕,城乡居民生活更加富足文明;主动担当担责,大力支援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成都吹响扶贫攻坚的号角,致力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基本现代化国际化步伐。
从解决“温饱”到增收致富
扶贫攻坚进入新阶段
“全委会研究扶贫工作,前所未有,体现了市委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对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有里程碑意义。”市农委主任许兴国向大家介绍成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情况:市委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目前已消除了绝对贫困,成都的贫困线已经达到其他市州“富裕线”水平,2012年底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为贫困,在成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了崭新阶段。
“回忆起第一次到金堂扶贫,遇上下雨,我们的车陷在泥沼里,困了大家几个小时。那时候,扶贫都是自己带着干粮去的,村里条件的确非常差。”市委副秘书长李宁讲得很动情,“多年的扶贫,我们一点点地看着贫困村一年年地发生变化,基础设施建好了,村道、乡道都修得不错,群众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
“大邑县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全县15个村,20000多人,截至去年,农民收入增长30%。”这组数据在大邑县委书记周道富脑海里很清晰。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也让他深深地认识到,消灭绝对贫困,减少相对贫困也是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伴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扶贫开发工作也动态推进。
近年来,我市坚持“低保保生活、扶贫促发展”双轮驱动,统筹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和能力扶贫,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从解决“缺吃少穿”的“温饱”问题,到全面消除国、省标准的贫困村,城乡群众温饱等基本需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转变为解决相对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问题,目标是“图发展”。
关注城市贫困人群
实施精准扶贫
“初一看觉得有点儿小题大做,但仔细听了市委的报告,认为成都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成都银行党委书记江海直言不讳,一些国外的城市就是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没有解决好两极分化和城市贫困问题,导致贫民窟像毒瘤一样在城市里面生长。
江海提到了对“城乡二元结构”的思考:城市贫困比农村贫困更可怕。没有一亩三分地,在城里一旦丧失谋生能力,便成为真正的无产者。
这个话题在讨论组迅速引起共鸣。从贫困分布看,成都已经从“连片式为主”转为“插花式为主”,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院落等特殊区域。
当前,成都城市二元结构与城乡二元结构同时存在,城市贫困问题与农村贫困问题相互叠加,成为发展的突出“短板”。不把这些“短板”补齐,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 同时,随着城市改造和人口流动不断加快,原本聚居的城市贫困人口时有迁移,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格局。这一变化,对我市新阶段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带来不小挑战。
参与过成都东郊生活区和北城改造工程的成都建工集团董事长杨祖华接过话茬:“原来真没想到在城市里也会有如此困难的家庭,除了床以外,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如果再有个家庭成员生病,生活会更困难。”杨祖华回忆起亲眼所见的城市贫困,流露出自己的担忧,“这种状况源于城市二元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市委特别关注了城市贫困群体,实施精准扶贫,非常符合成都实际。”
对口支援帮扶甘孜
彰显成都城市责任
在甘孜州德格县,马尼干戈大道、达马乡中心卫生院、马尼干戈乡幼儿园等17个老百姓最关心的建设项目基本完工。今年下半年,德格县城风貌改造也将全面启动,“雪山下的文化古城”重新绽放耀眼光芒。“2012—2016年高新区计划投入援建资金近2.4亿元,实施涉及城镇建设、规划编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智力援助等援建项目40个。”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范毅如是说。
在白玉县,中藏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高原紫皮马铃薯种植、林下资源加工等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从无到有,成为农牧民就业增收致富的新引擎。“2012年6月,武侯区启动了对甘孜州白玉县的对口援藏工作。以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是我们帮扶白玉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思路。”武侯区区长林丽这样给大家介绍。
201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第一轮五年对口援藏的决策部署,成都10个区县分别对口支援甘孜10个县。四年来,成都坚持把对口支援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加力加劲做好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
作为全省首位城市,成都的发展凝聚着全省其他市州的倾力支持和巨大贡献。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无论是所处的发展阶段、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面临的现实需要、承担的城市责任,都要求成都要在全省干得最主动、走在最前列,利用自身优势支援帮扶甘孜、阿坝等兄弟市州,真用情、真给力、真动脑、真见效,既是成都的城市责任所在,也是道义所在。
对症下药 精准滴灌
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
扶贫更要扶志;扶贫要变“输血”为“造血”。
富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兜底、生态环境治理、脱贫主体培育……
对下一步的扶贫开发工作,成都的步子很清晰,许兴国说:“我们又提出了‘百村万户’扶贫计划,希望再通过一轮2—3年的扶贫,力争向全面现代化迈进。对贫困村,要做好一个扶贫开发的规划,帮助发展一个主导产业,根据村的特点,大力发展有造血功能的产业,打造一村一品……
“在就业促进方面,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乡土人才培训、青年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地区产业特点开展创业培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流动,帮助困难人员实现高收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济环这样建议。
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局长詹庆说:“我们要进一步把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织牢织密,完善城乡社会救助,着力消除盲区、补齐短板,切实兜住底线、促进公平,坚决防止出现因生活困难发生冲击道德和心理底线、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
……
市领导、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负责同志纷纷为我市做好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集思广益。扶贫开发,每一项任务都是“硬骨头”,每一场战役都是“攻坚战”。针对不同的贫困类型和原因,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做到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开发的重点就跟进到哪里,确保真正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
本报记者 王伶雅
原标题:谋扶贫就是谋发展 抓扶贫就是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