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川军师长饶国华讣告书 70年后现身安徽

2015-08-18 07:2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郭开惠等人翻看讣告册子。

讣告册内页中饶国华的戎装像。

讣告册外观。

讣告册内页。

2015年5月24日,华西都市报11版对川军145师师长饶国华自杀殉国进行了报道。同月,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在安徽池州陈家大山战场遗址采访中,发现了一本饶国华的讣告。这本讣告,由晚清资政大夫方旭书写行状,前清举人伍鋆(伍西垣)撰写事略。讣告有蒋介石、林森等人的题字,并盖有红章。除了蒋介石和林森,还有多位国民党高级军官的题词和签章。

这本讣告的现身,披露了关于饶国华的更多生平事迹,一些事迹还是第一次被披露。这本讣告的出现,让川军抗日将领饶国华的形象更加丰满。讣告中披露,饶国华灵柩回到家乡时,饶母痛哭说:“我的儿子为国家打仗死了,没有遗憾(报国成仁,吾有子矣,复何恨哉)。”

珍贵册子

藏身烟囱保存至今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5月初,郭开惠带着侄儿、侄女们,前往父亲郭勋祺抗战的地方,重走父亲抗战路。郭勋祺是川军第50军军长。

安徽池州市贵池区陈家大山山下,听说郭开惠来了,村民唐得成兴冲冲地跑来,手上拿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裹着油纸,唐得成很小心地剥开,里边还有一层。剥开第二层,还有第三层……剥开很多层油纸后,一本焦黄的线装书呈现在郭开惠面前。

跟所有的老书一样,封皮是藏青色,左侧一张白纸竖帖:“饶弼诚先生讣告——林森题”,还盖有林森的红色签章。郭开惠很激动,赶紧打电话给在成都的饶毓琇。饶毓琇是饶国华的女儿。

唐得成介绍,他的父亲叫唐先觉,1917年11月生,四川荣县人。参加50军后一路抗日到安徽,参加了军官训练班第10期,少校副官。日本投降后,唐先觉在当地安了家。

1981年,唐先觉回到四川荣县老家探亲。3个月后,唐得成也到了荣县。一天,唐得成的叔叔说,要给他一个东西。打开层层包裹,这本讣告册呈现在他面前。

叔叔说,当年唐先觉从军时,填写的通讯地址是四川老家,所以当局在发放讣告册的时候,邮寄到了荣县老家,被他收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这些属于国民党的文字册,非常敏感,没有人敢保留。但他知道这个册子记述的史料价值非常珍贵,于是把册子用油纸裹起来,再用泥土裹一层,放进厨房的烟囱里,最终得以保留下来。

华西都市报特派记者看到,这本册子,边角已经焦黄,像火烧过的样子。

册子内容

装帧庄重内容丰富

翻开册子,扉页已经撕脱,有些杂烂。一页纸写着3排红字:“像赞系按寄到先后次序付印,以后奉到者即印入荣哀录内,以光先德。”可见这本册子当时是一边印刷,一边在向军官发放。给绕国华写像赞的人很多,像赞词不断从全国各地邮寄到编印者手里。从持有者来看,应该是在军队中有一定地位的军官才能得到。

从这本讣告册来看,当时对饶国华的牺牲,是非常重视的。讣告的结构,分为遗像、像赞、讣告正文、行状、事略。

像赞,是在遗像后边,用文字追忆逝者生前的形象。行状,是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事略,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

讣告正文第一页,是饶国华的照片。刘湘题“陆军中将饶师长弼臣遗像”,并有红色签章。

正文第二页,是红字印刷的国民政府命令,命令颁发日期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十一日:

“陆军第一百四十五师师长饶国华夙娴武略,忠勇性成。此次奉命抗敌率部应战,奋厉无前,乃于反攻泗安之役,躬冒锋镝,捐躯殉职。追怀忠烈,悼惜弥深。应予明令褒扬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恤,以彰忠尽而励戎。行此令。”

此后,就是林森、蒋介石、贺国光、吕超、刘湘、王陵基、邓锡侯、孙震、刘文辉、尹昌龄、王缵绪、杨森、潘文华、李家钰等人题写的像赞。最后是讣闻正文、行状、事略。

行状的书写者,是安徽桐城人方旭。方旭,字鹤斋,清末进士,光绪30年(1904年)任夔州府代理知府,清授资政大夫,前四川提学使,“蜀中五老七贤”之一。

孝悌忠厚

父亲忌日,吃素一月

根据讣闻记载,饶国华在安徽广德之战中自杀殉国的时间,是1937年11月30日丑时,即凌晨1-3点,时年44岁。饶国华殉国后,其兄饶厥炳到芜湖用棺材装殓遗体,转运到重庆。饶国华儿子饶绍武当时在重庆南渝中学读书,随同护送灵柩回到荣县老家,向祖母禀报了情况。

1938年1月4日,请了和尚做斋饭。1月20日,接连两天诵经。1月21日,又接连两天开追悼会。1月22日,饶国华灵柩发丧,停在资阳北乡乾溪沟祖茔午山南面,等待正式安葬。1月23日,以国葬标准,下葬在宝台镇协议村甘溪沟。

当时,方旭已经86岁。因为他是安徽人,又在四川做过提学使,四川人饶国华恰恰又在安徽抗日殉国,所以大家请他为饶国华写行状。行状详细叙述了饶国华的生平:

饶国华家住资阳县宝台乡张家坝,世代种田为生。父亲饶思鸿,一共有5个儿子,饶国华排行老三。饶国华出生的那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前往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今生要与日本侵略者为敌。

幼年的饶国华,天资聪颖机敏,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里很穷,没有读很多书。15岁那年,他参军了。到了部队,他有了学习的机会。19岁的时候,从四川陆军第一师军士养成所毕业。21岁时,成为第一师一旅司务长。次年,任第15师连长。

后来,他又进入四川陆军第二师军官传习所学习。24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两年后,升任营长,后又被荐举提升为团长。28岁,奉令援战湖北,负伤,伤愈后调七团任团长。30岁,调四川善后督办署上校参谋。次年,任陆军第三军四师团长。33岁,任第21军七师副师长,37岁时调任一师旅长。

41岁那年,饶国华被调到峨眉军训第一期任少将排长,成绩优越。后来,蒋介石和陈布雷特别留他任二期少将区队长,升任陆军第21军第一师师长,次年改为陆军第145师师长。

行伍生涯里,饶国华几乎跑遍了四川,打了无数的仗。“所向克捷,殊勋卓著,给四等云麾章。”

在行状里,方旭评价饶国华“孝友性成”。饶国华对孝的笃信坚持,让方旭很感动。饶国华的父亲死得早,每年父亲的忌日,饶国华都会吃素,时间长达一个月,“终身无改”。母亲70多岁,饶国华在她面前,还像小孩子一样,每个月带着妻子、孩子,去聆听母亲的训示。

饶国华为两位哥哥和两位弟弟买了田宅,让他们踏实务农,以免奢侈狂妄,弟兄5人“躬行节俭,布衣疏食,相顾怡怡”。

修身养性

推崇儒学,慷慨义气

饶国华虽出身行伍,但修身养性不输儒家。

饶国华跟朋友在一起,非常注重诚信,和蔼可亲。有志同道合的人,彼此尊敬,他虚怀若谷,乐于接受批评。如果有过错就会相劝,平时书信往来,彼此以圣贤之道勉励。

他的下属,很多人被他潜移默化,远离不学无术的人,跟读书人常常往来。饶国华自恨读书少,经常带着书,不打仗的时候,手不释卷。对《大学》衍义,他身体力行,奉为圭臬。

在资阳的时候,他创办幼儿园,修正奎阁,在家里办图书馆,供奉孔子和关羽的圣像。在每个堂屋,都悬挂上“忠孝节义”4字。

每到一处,饶国华总是尊崇古义。那时候,有些倡导新学的官员,要求废除孔庙。因为政府行了公文,所以很多知道这样不好,但没有人敢说。只有饶国华,给政府上书,力请收回成命。

不仅如此,他还在铜梁、邛崃文武庙,修关羽、岳飞的塑像,塑二十四孝的肖像,恢复祀典,率乡绅学生行礼。有一次在荣县一所学校,饶国华看到有个教员衣冠不整,当面斥责。同时,饶国华还销毁坊间的淫秽书刊。除了这些,饶国华还要著书,“纂辑古今名人格言,著百忍录刊行于世。”

饶国华把曾国藩作为偶像。每天,他都学习曾国藩,花一个时辰来静坐养气,体悟“闲邪存诚、宁静澹泊之要”。

方旭评价饶国华说:“推重儒学,尊崇圣教,尤为近今军人所罕见,合于国史立传之例矣!”

在为饶国华写行状和事略的时候,方旭和资阳前清举人伍鋆,都被饶国华的母亲所感动。

饶国华殉国时,饶母陈太夫人听到噩耗后,痛不欲生。到了后来,陈太夫人跟大家说:“儿子那些书没白读,他为国家打仗死了,我没有遗憾。”

伍鋆说,饶国华与他相知甚深,常常把他当老师看待。饶国华出征的时候告诉伍鋆,自己从军后,从贫困的下层跻身到上层社会,但母亲从来没有向他索取过一文钱。而且母亲还经常告诉他,要忠贞勤俭,他一直不敢忘记母亲的训导。

伍鋆感慨说,饶国华的贤,实在是陈太夫人的熏陶所致。饶国华效命疆场,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所以以自杀殉国来表达母亲的教诲。“真所谓求仁得仁,能志圣贤之志者也。”

原标题:饶国华讣告书 70年后现身安徽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