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昨日正式启动,将新建和升级改造5000余个地震台站、1个国家级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中心、31个区域级分中心。我省作为主要建设区域之一,将完成其中471个。
工程完成后将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高全省地震应急反应效能,减少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从四川地震局新闻通气会上获悉,8月20日,中国地震局在北京组织召开视频会议,正式宣布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作为该重大工程建设主要区域之一,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四川省将实现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高全省地震应急反应效能,减少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
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除了继续发展传统防震减灾技术手段外,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也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市民可在地震波到达前收到警报
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属于地震预警重点监测区。四川地震局监测中心主任杜文康说,该工程建成后,四川省将有471个地震台站(包括基准站和基本站)。同时,我省也将建设省级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技术保障中心,在震级大于或等于5.5、烈度大于6度的地震发生时,系统将会提供预警信息服务。
“地震波向四周扩散,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杜文康举例说,比如芦山地震发生后,成都居民不会立刻感觉到地面震动,而是要等相应的地震波传播到成都居民所在的位置。这个时间差就给地震预警留下了一显身手的空间。假如地震波从震中传到成都大概需要20秒,如果你在发震5秒后感受到了地震波,并花了10秒钟打电话告诉成都的朋友地震来了。那么成都的朋友将会获得5秒的应急时间,这5秒钟有可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预警系统可以使社会公众提早采取措施避震逃生;城市供气供电系统、核电站、水库大坝等重大工程也可以启动相应的制动、关闭等处置系统,减轻直接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损失。杜文康介绍说,美国、日本、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都在开展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我国在地震预警领域,起步较晚。近年中国在地震预警技术上吸收了日、美等国的优点,并在福建省建立了试验系统。
“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很多经费,并且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参与,不可能一蹴而就。”杜文康说,地震预警系统发挥作用需要有较高密度的地震监测预警台网、准确可靠的自动处理系统、快速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此外,还需要开展广泛深入的科普宣传,使相关行业和民众能够正确掌握预警信息,妥善做好应对准备。
烈度速报系统 能迅速判断灾情
“地震烈度不是告诉你地震来了,而是地震时某一地区建筑物破坏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状况。”省地震局发展与财务处处长张永久介绍,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可以快速判断重灾区位置和灾情分布。“芦山县曾发生7.0级地震,发震2小时后,我们就有了初步的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和灾区范围图。”张永久说,这比以前的地震烈度速报快很多,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完成后,我省的地震烈度报告速度将大大提高。张永久介绍,“如果发生5.0级以上地震时,震后2至5分钟我们就能给出城市烈度速报结果,15分钟内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30分钟开始持续给出灾区范围、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评估结果。”据了解,该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我省地震观测和强震动观测台网的密度,显著提升我省防震减灾的基础能力。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今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以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等地区为主,该工程拟建成由5000余个地震台站(包括基准站和基本站),1个国家级中心和31个区域级分中心组成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地震烈度速报和覆盖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新疆西部地区的地震预警。
原标题:我省将建471个地震台站 可提前发出地震通知助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