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
“叮咚”响起 有地震发生
川内首发“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征求意见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质监局网站获悉,四川省首个地方标准《成都市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范》征求意见稿已上线官网,根据该规范,今后成都如发生地震,在信息播报上将有一系列标准规范,类似于国外地震预报,一个“叮咚”声后,电视就可能会播出预警信息。
信息发布解决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
地震预警是一个减小地震灾害影响的有效方式,即在可能发生地震的区域布设高密度的监测台网,当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目标发出警告,以采取措施避险和减少次生灾害。地震预警体系的建立除地震预警监测、预警信息产生外,预警信息的发布和接受是地震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实现减灾效益的必不可少环节。成都市是全国首个地震预警规划编制地,因此编制该规范势在必行。
规范显示,该规范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其内容规定了地震预警信息的术语和定义、信息内容、发布形式、发布对象、发布要求和信息呈现。根据规范要求,发布途径及方式将有网络、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专用接收服务器以及其他可满足实时、可靠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装置。
在发布更新和更正规范要求上,该规范指出,地震预警信息的震级、地震预估烈度值发生大于等于0.3的数值变化时,应更新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可能需要多次更新发布。
同时,地震预警信息的震级、地震预估烈度值持续10秒不发生变化时,所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即为最终报,地震预警信息不再更新。对已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并不由地震事件触发,或对地震事件没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由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者人工核定后发布取消或更正信息。
听到“叮咚”声 表示地震要发生
规范还表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采取自动发布方式,不能使用时滞在3秒以上的发布方式进行发布。在面向普通公众和个人发布前应做好地震预警信息和防震减灾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信息呈现方面,地震预警信息在接收端以文字、声音等或复合方式呈现。提示信息应明确且能够直观反映灾害来临的紧迫性和危害性。除不能显示文字的地震预警接收方式外,地震预警信息均应在显著位置播出预警提示文字。
另外,除不能发出声音的地震预警接收方式外,均应播出预警提示声音。有警报启动声,“叮咚”声,表示有地震发生,地震预警启动。地震预警时间播报,倒计时读秒,普通话语音播报,地震预警时间大于60秒或地震预估烈度值小于2时不播报预警时间。根据地震预估烈度值采取不同提示声音,提示音有可能在预警过程中发生变化。警报结束声,“呜-”长鸣声,表示地震横波已到达目标所在地。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实习记者 张兴钊
原标题:我省将建471个地震台站 可提前发出地震通知助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