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成华区探索“1+1+x”基层微治理 社区事务活起来

2015-08-24 07:2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新闻提示

1+1+X

基层微治理体系

社区居委会及专委会、院落社团“微自治”体系

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体系

街道(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等群团组织体系,以及“企业公民”自治和服务体系

成华区作为第二批唯一的四川省“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充分领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将“三严三实”的实践要求贯穿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日常工作中。通过系统实施“社区党建区域化、居委会专业化、群团组织枢纽化、驻区企业联合化、社会组织全域化”建设,通过完善建立以院落为单元的网格服务体系,试点“小区(院落)+社团”小单元自治模式,构建起了“1+1+x”的基层微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区103个社区、1152个院落构建起“居委会-社区专委会-院落社会组织”的自治体系,做实做强了社区“微自治”体系,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日前,本报记者多次深入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进行采访。

菜地变绿地 居民颇有面子

构建社区自治新模式

“老大难”问题终解决

清晰的车位标示区、整齐划一的单元花园、崭新的健身区规划有序、干净整洁的院落环境除了落叶很难见到纸屑果皮……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这样的生活环境,让居住在这里的老住户顾光钊在很多老朋友面前颇有面子。“我们院子的房屋出售价格都比周边院落高出一截。”

顾光钊居住的红光苑1号院,是建于1990年的原红光厂职工住宅小区,隶属于建设路街道培华路社区,除了1号院,还有2号和3号两个院落。随着时间流逝和红光厂企业经营每况愈下等原因,老旧院落红光苑小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凸显,一度成为建设路街道的“老大难”问题。

“各家把自家楼门口的公共区域开辟出来变成私家菜地;道路拥挤,连救护车都开不进来;一到下雨天就排水困难……”一说起以前的记忆,老住户范连生和几位街坊邻居当着记者的面摇起了头。

2014年6月开始,这一切陆续变成了历史,随之而来的是茂密的绿化、休闲的长凳、完善的健身广场、丰富的驿站空间。按照“居民点菜、政府买单”模式,建设路街道对红光苑小区1600平方米道路、800余平方米花园、150余平方米连心驿站、400余米围墙等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院落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院落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很多老住户都不理解,光是私家菜地规划整治就让人伤透了脑筋。”身兼红光苑自管小组组长的顾光钊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由红光苑院落党组织牵头召开坝坝会,收集居民住户的诉求和意见,院落党组织能够解决的问题在院落内解决;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到社区党支部,由社区党支部、院落党组织和居民代表协商解决方案。

红光苑的院落党组织模式,只是培华路社区全新的社区自治体系的一个缩影。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培华路社区自治体系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培华路社区启动老旧院落改造工程以来,建设路街道首先构建起了区域化党委——社区党支部——网格、院落党组织——楼宇、社团服务、流动党员集中点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据培华路社区书记杨剑鸿介绍,所有涉及到老旧院落改造的项目,都由院落党组织负责统筹改造工程,院落内的社团服务、流动党员党小组等党组织协调配合。

对话>>>

社区微自治,“让居民走进去、动起来”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丁朋

在记者采访的同时,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丁朋也专程到成华调研培华社区红光苑社区体验微自治体系。“让居民走进院落自治组织,通过公益创投让居民走进去、动起来……”丁朋表示,成华区以院落为有形平台,以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为无形平台,系统实施“社区党建区域化、居委会专业化、群团组织枢纽化、驻区企业联合化、社会组织全域化”建设,建立了1000多个院落自治组织和900多个社会组织,构建区院落自治服务促进会-街道自治联合会-社区居委会(专委会)-院落社团组织体系,切实找到了一条很好的社区“再组织、再教育、再服务”的路子,对加强社会治理服务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真正的促进作用。

原标题:社区事务活起来 居民关系暖起来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