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一家公司要求购买数千或数万元产品,成为会员并要求发展下线,这样的形式算不算传销?”“拉人去听课花两万买一种茶,再发展几个下线,就可以赚11万,这是不是传销?”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获悉,目前,传销行骗手段更加隐蔽,迷惑性更强。有的传销组织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对受骗者进行“洗脑”,更有甚者编造国家文件、伪造领导讲话,或是披着直销外衣诱骗群众。面对模式日趋复杂的传销,广大市民该如何辨别?对此,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了省工商局直销监督管理处处长黄鸣。
网络传销传播最快 上网防骗防传销
“点击鼠标,月入百万”,看到这样的网络广告语,可要当心了,这不是网络诈骗就是网络传销。据黄鸣介绍,现阶段传播最快、涉及最广的传销模式就是网络传销,信息通过网络可以迅速散布至全国各地,牵涉的人员也是最广的。传销组织者往往打着“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加盟”等旗号,通过网上招聘或同学朋友异地邀约来发展下线。
2012年,省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查获的“四川幸福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网络传销案”就是典型的网络传销模式,该公司实行会员制在网络上以传销方式推广产品,全国会员达157万人次,层级达200多层,涉案金额4.8亿元。
黄鸣提醒大家,当前网络传销案件频发,已成为传销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无国界、跨地域、传播快、虚拟性等特点。其隐蔽性和危害性更大,广大群众一定要特别警惕打着“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网络加盟”等旗号的网络传销,注意识别经营型网站的真伪,检查网站有没有ICP标志,是否公布了详细的地址和电话等信息,不要被所谓的“暴利”诱惑,陷入网络传销骗局。
“西部大开发、高额回报”不可信
“国家在西部搞大开发,有很多工程需要投资,一年能赚几十万,还有高额回报。”黄鸣提到,这是常见的传销组织引诱人们上当受骗所编造的谎言。去年,由省工商局督办,达州公安、工商联合侦破的“8.30异地自愿消费联盟”传销案就是打着西部大开发、项目投资的名义,诱使受骗人加入消费联盟,这也是达州目前涉案资金、人员最多的传销案。
此类传销以投资不等的金额,假借西部大开发、国家工程等名义,采取发展人员提取报酬,实行五级三阶制(“五级”是奖金制度的五个级别,“三阶”即加入者晋升的阶段),层层递进的模式进行传销活动。对心怀疑虑者,传销骨干往往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宏观调控”,是为了避免参加人员太多而分薄了利润,因而更具欺骗性。
传销形式多变化 认清本质不被骗
除网络传销外,目前四川地区“拉人头式传销”名目主要有:“西部大开发”、“1040工程”、“红色旅游”、“消费联盟”、“连锁经营”、“明明网”等。还需警惕以“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红包互赠”为名义的金融传销。金融传销往往夹杂着涉众型非法集资,包括目前流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等大金额传销,也包括类似的红包互赠、爱心互助等小额金融投资游戏。
此外,还有“假直销实传销”,即打着获牌直销企业的名义开展传销活动。“目前全国获批的直销企业有63家,公众可以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正规直销企业名单”,黄鸣提醒,传销形式多变,但其欺诈本质不会变,可依据是否需交纳或变相交纳入门费(规定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是否发展下线、是否以组成人员层级(团队)为计酬方式等特征判断是否是传销。
黄鸣提到,今年是《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十周年,省工商局将与公安部门一起继续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引导公众提高识别、防范传销的意识,强化对传销活动的监控。完善四川省参与传销人员信息库,将涉传人员信息录入系统。公众如果发现传销活动,可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工商部门举报。
原标题:传销形式多变 四川工商支招勿轻信高额回报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