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今年底 成都将完成小街区规制工作并启动建设(2)

2015-09-07 11:0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余辰璐   责任编辑: 马兰

在实际操作中,《技术规定》和《通知》重点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是引导用地混合使用,提高居民生活便捷程度。服务业集聚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范围内,住宅用地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的比例可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基础上适当增加,但上限不超过20%。引导产城融合,提倡居住、办公、产业混合布局,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性;同时,要把居民生活便捷和城市形态优美进行统筹考虑。公共配套设施按照就近配套的原则以社区综合体方式布置,也是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性的措施之一。在满足市政配套设施布置的前提下,小街区范围内鼓励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以地铁站点为基础辐射周边,地下空间尽量做到互联互通,形成完善的地下交通网络。

二是优化城市形态,塑造宜人城市空间。以小街区为载体,以复合型用地功能为支撑,就近设置城市公共配套,保障居民职住平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总建筑密度可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基础上增加5%,公共配套设施按照就近配套的原则以社区综合体方式布置。社区综合体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设施、综合健身馆、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用房、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

三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特色。针对文保单位、文物建筑、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日趋紧缺,城市记忆在逐渐消失等情况,《技术规定》明确,新建项目中对于保留的文保单位、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可不纳入容积率及密度指标计算,通过此方式调整,可提高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

四是增加路网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环。减少超大封闭街区,以网格化、小尺度的道路划分城市空间,通过提高道路线网密度、增加人行道宽度、减小道路切角,丰富城市“毛细血管”,打通城市微循环,提高交通可达性和可步行性。公共交通方面,将按照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满覆盖的要求,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密公共交通站点,对枢纽站点各种公共交通方式换乘及轨道站点与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换乘进行合理规划,方便市民换乘,有效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发布会上,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底,市规划局将完成一批小街区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并启动小街区建设;到2020年,形成以小街区为基础的、交通便利、功能完善、尺度宜人、形态优美的城市空间,打造生态宜居成都。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