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经济观察报:成都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

2015-10-21 07:30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风格统一的川西民居,宽敞整洁的乡间道路,几位村民正在整理房前屋后的小块菜地。相较于大多数人对农村的印象,这里的居民区,更像是一颗颗镶嵌在成都平原上的明珠。

这个被称为五星村的地方位于成都的崇州市,几年前还是一个纯农业省级贫困村。56岁的姜学伟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开始。”五星村对破败的村落民居进行改造。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通过农田水利设施、新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完成了一个贫困村旧貌换新颜的蜕变。而实际上,五星村的变迁也是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的缩影。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成都创新性地提出,遵循“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探索创新“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都将“小组微生”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作为保持农村特色、传承耕读文明的重要载体全域推进。而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升级版,也受到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新风貌

五星村的姜学伟一家5口在新居建设中分得了2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规划得好,建设得好。你看吧,屋子空间大。小区道路就在我家门口环绕,还有小菜园子。”看着已经建成即将搬入的新居,姜学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现已完成崇王路中段、重庆路延伸段等二级公路6.28公里,乡村旅游环线10公里,田间耕作道路26公里建设。”五星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新村建设规划19个组团,参与农户827户,参与率达到94.6%。”

五星村是成都打造“小组微生”的市级示范点。2012年,成都结合实际,提出新农村建设要“聚居适度”“宜聚则聚,宜散则散”。随后的建设中在新农村综合体之前冠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几个定语——打造出农村居、景、产三合一的空间。

除了具体项目的建设,在推进“小组微生”的过程中,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逐步涌现,通过改革释放红利,“小组微生”正促进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同时,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成都正以更大力度深化统筹城乡等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大的改革红利。这不仅创新了“小组微生”规划建设理念,更重要的是集成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统筹城乡改革的各项元素,真正在体制机制上实现了突破创新。

着眼于城乡统筹,成都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下一轮激活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存量资源的重点和新的引擎。“城乡一体并不是城乡一致,而是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成都市相关负责人强调。

据了解,目前,成都全市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39个,占行政村的36%;“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启动建设109个、建成54个。成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工作受到了中农办、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新品质

在成都大邑县苏家镇香林村新农村综合体内,修葺一新的村民图书阅览室早已对外开放,这里陈列了许多生活、科普类图书,村民们有的在公共书屋内翻看最新的书籍,有的在广场练习太极拳,怡然自得。

香林村在建设时,共规划5个组团,占地155.3亩,参与农户65户263人,集成配套了健康绿道、村民生活中心、文化活动广场、休闲健身场地和清水游道等公共服务设施。

相较于以前的文化下乡活动,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则让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生根发芽。更重要的是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走向农村,真正让农民享受到现代文明。

按照成都市的要求,新农村综合体既适当组合集中,又各自相对独立,每个新农村综合体均建有或相邻共享不低于400平方米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水、电、气、视、讯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美丽新村的建设,要进一步突出因地制宜、按需配置,优化整体布局,注重服务半径,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1+21’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标准配备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构建‘10分钟生产生活圈’,提高农民现代生活品质。”

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尝试从村民看病、养老等需求方面解决村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问题。此前,青杠树村通过土地确权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1.6亿元,建成9个组团、9.7万平方米具有川西民居风貌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青杠树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村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6%和100%。”

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的同时,文明新风也如春风化雨般,逐渐浸润到新村、林盘里的千家万户。当下,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活动,“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的“三美”示范村创建活动,与“四改六治理”中的农村环境治理正在成都平原的各个村子如火如荼进行。

新制度

葛仙山镇的新村居民孙可正在参加一个院坝会,和他一起参加的都是新村的群众代表,他们领到了一张表格,上面清楚地列明了本次院坝会需要讨论的事项,所有的事项均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集体表决。

孙可要做的就是,对每一项村公事务进行仔细的审查,必要时他可以要求村干部和参与的外来企业到现场进行说明。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农民的民主意识在统筹城乡试验中逐步培养起来。许多“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都成立了院委会,相当于城市小区的业委会。

这种特殊的院坝会兴起于今年上半年。葛仙山镇在开展“扩大议事会议范围”试点工作,村(社区)对涉及示范片区建设项目和村公项目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尝试邀请本村群众代表、涉及项目的组群众代表和项目业主代表参加,共同商议,达成决策。

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农民的事情,农民做主”已经成为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重要共识。按照成都市要求,在美丽新村建设中,要进一步理顺村(社区)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原则性要求即是,在新村建设管理中,坚持以群众自主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引领,探索构建“1+3+6”治理机制(1指村党支部为核心;3指议事会:讨论决策新村建设管理的相关事项,监事会:负责新村事务的日常监督,业委会:负责新村建设管理事项的组织实施;6指专业化物管、专业化社工、志愿者服务、百姓智囊团、文艺宣传队、调解委员会),解决了“民心怎么聚”的问题,实现了民事民议民管民受益。

而在地方实践中,彭州市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将村民民主议事、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农村产业发展等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及时传递到群众身边。

作为“国字号”的试验区,成都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的任务就是当好“先行区”,不断向深水区迈进,推动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正在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摸索经验、开辟新路。

(原载2015年10月19日《经济观察报》,有删节)

原标题:新农村的秘密:成都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