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几天的阴雨过后,天空放晴,金柏村小的操场上,孩子们又嬉闹开来。
杨伦扶着操场新装的铁栏杆,向孩子们招呼着“慢点跑,慢点跑,莫绊倒了……”
金柏村小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小学,从私塾到晚清秀才成立的国学班,再到解放后的乡公学和如今的村小,杨伦的父亲也曾在这里教书。
杨伦从这里小学毕业后,中师学习归来,与父亲和自己的老师搭班教书,这一晃就30多年过去了。
保管电脑他每天都要挑在肩上
在三年级的课堂上,杨伦正在给学生上科学课,讲“灰尘”。
学生们跟着杨老师读着课文。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教室,灰尘在阳光里调皮。
两排瓦房中间的操场上,几棵法国梧桐正在掉叶子。一个长约一尺的铁筒挂在其中一棵的枝桠上,锈迹斑驳,固定铁筒的铁丝已经深深嵌进了树里面,和树木长在一起。下课时,值日生用小铁锤敲响铁筒,清脆的铃声在操场上飞舞起来。
听到下课的铃声响起,杨老师合起课本“下课”。来到记者身边,这才注意到他的右嘴角裂开着。
“上火,疼得很。”杨伦老师说,但是一个老师包干一个班的所有课程,只能坚持着给学生上课。
作为学校的负责人,杨伦还有一个“挑夫校长”的身份,每天放学后负责把一套液晶显示器和电脑主机,用箩筐挑到老乡家里存放。这是学校里最值钱的教具,第二天上学还要挑到教室。
“学生越来越少,空了几间教室出来,这学期我搬进学校来住了,守学校。”杨伦说。
夫妻搭档直到学校完成使命
听到下课铃声,上幼儿班的王桂华老师也走出教室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玩。
“嘴巴好点没,你看你嘛,又裂开了。”安顿好学生,王桂华来到杨伦身边,她是杨伦的爱人,负责这里的幼儿班。
随着胡国兴等老师的退休,有一阵子她担心这里会成为“夫妻小学”。当年轻老师补充到位后,她放心了。
不过,对于学校的未来,她还是不无担心,“村里到中心小学的水泥路打好了,这学期很多娃娃都到镇上上学,幼儿班也只有十多个人,估计坚持不到几年了。”
2014年9月开始,这里的学生从100多人一下子减少到六七十人,“照目前的情况看,再有三五年这个学校估计就要结束它的历史使命了。”杨伦说,自己53岁了,会坚持到学校完成历史使命的那一天。
华西都市报记者 唐金龙
原标题:成都百年村小最后的老师 每天挑着电脑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