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蓉城“双创”潮涌。本周,备受关注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启动,作为全国七大城市分会场之一的成都,传递着“双创”之下成都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改革与创新。
在2015年已经走过的200多天里,创业创新在成都已成燎原之势。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创业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之下,成都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今年,成都成功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同时被誉为全国“3+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创业基地城市。
一个品牌
“创业天府·菁蓉汇”从成都开到北京、美国
今年2月8日,成都举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启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为每位来蓉创业人打造的创业同路平台“创业天府·菁蓉汇”应运而生。
从成都到北京,再到美国硅谷、波士顿……“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品牌,已成为国内外创业者、投资人、企业家现场对话的平台。在实施数月里,“菁蓉汇”已举办主题活动11场,系列活动50余场,近300家创投机构、约6200家企业及团队、逾万名青年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活动。软银中国、红杉资本、联想系资本、IDG、赛伯乐、洪泰基金等全国知名创投机构纷至沓来,与成都达成投资意向。
随着“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万户,同比增长34.7%;新增注册资本3546.58亿元,同比增长1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3.6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型企业5660家;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
同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到3717亿元,同比增长14%;全市专利申请量26674件,同比增长31.2%,其中,企业专利申请量18176件,同比增长30.5%。与此同时,全市启动转、改和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82家,新增孵化面积402万平方米。
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正加速推动各类创业力量汇集,加快发展创新创业载体,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降低创业门槛,释放创业红利,加快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一个平台
“科创通”聚集千余创业产品万余创业团队
近日,总部移师到成都的手游企业智龙网络,琢磨着怎样“一步读懂”成都创业创新政策。而“吃透”这一切,智龙网络不需要往返于政府部门、窗口之间,打开电脑,进入“科创通”平台便能全面获悉。
不同的科技企业,涉猎领域不同,服务范畴各异,凡遇到与科技服务相关的事情,他们大多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成都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
441家创业服务机构、1658款创业服务产品、121个创新创业载体、10154家创业企业(团队)……这个被媒体誉为成都科技服务“天猫商城”的“科创通”平台(www.cdkjfw.com),定位于“集聚、服务、撮合、孵化”四大功能,已成为互联网时代之下,成都科技服务的第一平台。
作为市科技局支持,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运营的创新资源服务平台,“科创通”已构建成含网站、APP、微博、微信等多种应用入口的立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科创通”科技企业、服务机构、创新孵化载体等3类服务入口,不同主体可根据诉求应需入门。在“科创通”平台之下,市科技局通过整合以往“条块分割”的创新资源,“并联”构建起涵盖科技政策咨询、投融资、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文献信息、技术转移、孵化培训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全过程、差异化需求的科技中介服务共享体系。企业、机构等各方甚至可以为科技政策、服务产品、中介机构排名“点赞”打分。
从某种程度而言,“科创通”相当于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的线上+线下“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之中,以数据为支撑,将政策咨询、金融对接、成果转化、孵化载体、人才招引等创新要素囊括于一个平台之下,通过双向甚至多向集聚、撮合,实现政府引导、各方参与之下自由选择与流动。
不仅如此,“双创”驱动改革创新,作为成都创业创新服务的第一平台,我市最新锐的改革政策、手段,很多都可通过该平台试水推广,打造“你服务、我补贴”的“科创券”则是其中之一。如同“淘金币”一样,“科创券”可在企业检测机构服务时直接“省现”。同时,还有双向补贴方式,规定比例,补贴服务提供方,从而“盘活”全市科研检验检测资源,为成都科技型企业服务。据悉,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购买创新创业服务产品,给予服务“供需双方”双向补贴,今年上半年,已有352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功申领“科创券”,总额超过2635万元。
一个政策
推动协同创新 院地联手促成果转移转化
本月,金牛区与西南交大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环交大智慧城”建设,双方充分借鉴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新加坡、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全球创新高地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国际知名院校的科研优势,聚集区域科研院所资源,校地携手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随着“环交大智慧城”启动建设,成都正在形成南有“科技城”、北有“智慧城”的“科技双芯”格局,为成都“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注入了新活力。
金牛区与西南交大的深度携手,仅仅是成都校院地协同创新促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具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都持续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出台《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在蓉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释放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支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改革驶入纵深处。据悉,为深入开展校院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市加快推动国内一流大学在蓉协同创新,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建产业研究院、科技园,共建创新创业基金、联合培养人才、开展战略研究,全面深化校地合作。
此外,我市与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合作,联合电子10所、29所,以轨道交通产业为核心,以创意设计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重点,规划建设交大智慧产业城,推动区域由“知识载体聚集”向“知识经济聚集”跃升。此外,按照“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思路,与四川大学达成意向,协同引进海内外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重大项目、创办科技型企业。
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正加快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的新引擎。本报记者 缪琴
原标题: 创业创新:新常态下的成都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