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杨仕成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用他的“电子声门仪”记录方言语音
周及徐(左)到广元朝天区做方言调查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给硕士生上课。
再过20年,地道的成都话很难听到;四川方言正面临危机。”语言学者的观点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关注。过几天,四川省语言学会第18届年会就要召开了。作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黄尚军教授专门提供了一篇论文,论述近百年来四川方言词汇的演变。
在这篇论文里,黄教授专门提到了四川方言里一些词语的来源,以及词语的变迁。前些日子,四川师范大学的语言学家周及徐也详细介绍了四川方言的由来与变迁。
四川方言如何演变而来?
曾是“南路话”的天下
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改变
目前的四川方言,不是古蜀人的方言。在明代之前,经过历代移民融合,四川本土方言逐渐形成。当时整个四川,讲话就跟现在的温江崇州口音一样。这种方言,语言学家称南路话。
明末,张献忠入川,连年战乱滥杀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空洞。清初,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湖广(清时湖南湖北为湖广行省)填四川”,很多人从湖南湖北迁徙到四川。
湖广人覆盖了四川大部分地区,于是形成了另一种四川方言:湖广话。
周及徐系统研究了川渝两地的四川方言。他认为,四川话分两个大类:湖广话和南路话。此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川方言是历史上的四川本地话演变而成,但实际上,四川方言不是连续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被明末的战争切断了。湖广填四川后,湖广话覆盖了四川话,但并没有完全替换。
以岷江为界。岷江以东以北,湖南湖北移民先覆盖了重庆,然后继续朝西,最终到达成都。这些移民分布在重庆、南充、成都以及成都的东北,他们形成的四川方言就叫湖广话。
而由于岷江的阻隔,岷江以西以南,张献忠带来的战争破坏小一些,移民少,明代以前存在的四川方言得以保存。比如大邑、邛崃、温江、乐山,沿江自贡到宜宾、泸州,这一片的人,讲四川方言,称为南路话。
周及徐研究认为,重庆是最地道的湖广话,成都还受到一些南路话的影响。
最近几年,他在进行语音调查中,在川东川北等湖广话地区,发现有些乡村讲南路话。这些南路话,是因为当年张献忠屠川时,因山区交通不方便,人们得以幸存,于是方言也得以保留,成为了“方言岛”。周及徐还发现,虽然现在遂宁人讲的是湖广话,但遂宁人李实写遂宁方言的《蜀语》里的方言,实际上就是南路话。《蜀语》是在张献忠屠川前写成的,所以,更印证了他的观点:张献忠屠川前,四川话是南路话的天下。
成都地区的方言也不一样
不买说“波买”,骨头说“锅头”
温江话与成都话为何不同?
有一个现象让成都人费解:成都往西,仅仅相隔20公里的温江崇州以及更远一点的大邑邛崃,虽然都属于成都,但他们的方言却不一样,而往东往北几百公里,说话都是一样。周及徐解释,因为清初的移民向西,最后到达的地点是成都,所以成都人说的是湖广话,而成都再往温江以西,因为有金马河阻隔,张献忠的大屠杀未及于此,只派了官员和小部队前去占领,后来也就没有移民覆盖,所以方言全都是明代以前形成的南路话。
周及徐老家在崇州。小时候受成都话和崇州话两种方言的熏陶,他对成都话和崇州话的差异,感受颇为深刻。
崇州温江邛崃乐山宜宾说的话,之所以叫南路话,是因为这些居民过去被叫做南路人。因为他们居于岷江以南,沿着岷江水路出川。
“旧时,成都人是有些歧视南路人的。”周及徐说。那时候,成都人觉得南路人奇怪,不光语言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路人比如温江崇州人进城,一般就是卖农产品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就觉得南路话很土气,笑他们口音不正,“买不买?不(波)买。骨头说锅头。”
这一点,跟北京人笑看唐山话一样,不少人觉得唐山话就是河北农村话。
“我们四川也一样,为了显得洋气,就说成都话,一说土话,就说南路话。这是典型的方言歧视。”周及徐说。
同地不同音的现象,在四川方言里还有很多。
都江堰的青城大桥,桥两头的人说话不一样。河东说两口子,河西说两把手,这头说太阳月亮,那头说“月(哟)亮光”,“太阳ber”。彭州有个三界镇,在广汉什邡交界的地方。15年前,黄尚军在这里发现,一个院子里,住三个县的人,说话都不一样:比如吃饭,彭州人说“车饭”,广汉人叫“词饭”。调查发现,因为五十年代公社化,当地是个河滩地,两个县不同的人在这里分别修了房子,就成了一个院子。
原标题:如今的成都话 并非古蜀方言,而是“湖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