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流量不清零"后消耗更快?三大运营商称与自己无关

2015-11-10 16:03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很少有一个利好政策的执行,在各种调查问卷里的满意率都是“不及格”。

11月,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政策满月,却遇到了比以往更猛的吐槽。流量不清零,是指按流量计费的手机月套餐内流量如果当月没有用完,剩余流量可以结转至次月使用,结转流量次月月底失效。

本报11月3日推出《运营商流量不清零首月,你感受如何?》的调查,24小时内,共有约1500名网友回答了问卷。参与调查者中,在新政执行首月,超七成的人手机流量用得更多,超五成的人感觉流量用得更快。

消费者的体验是否就是真相?运营商如何回应?问题症结在哪?

消费者愤怒吐槽

实施新政以来,手机流量的奔跑,有种“飞一样的感觉”

家住成都市的小吴,今年7月用上了四川移动70元2GB流量的套餐,以为自己是个流量富裕户。但就在三大运营商执行“流量不清零”政策的第一个月期满,她发现话费清单多出了30元的流量费。

小吴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刚一发出去,瞬间应者云集,和她有类似“遭遇”的还不在少数,大家有些愤愤不平:“运营商没诚意,这个月一点流量都没给我剩下。”

11月5日,小吴登录移动网上营业厅,查询了自己的流量清单。查询结果显示:今年10月,她有9天使用流量超过100MB,其中10月2日这一天的流量消耗为167MB。但她清楚记得,那天她全天宅在家中,手机连着WiFi。

这种“飞一般的感觉”,不只“手握”2GB流量的小吴有体会。今年20岁的大三学生王思远,每月套餐内流量为500MB。通过精确管理,她将自己的手机上网流量控制在每天10MB,周末20-30MB左右。这样一来,可以保证不超出套餐流量。但就在10月,她发现每天消耗“动辄60-70MB”,到了月底,流量果然超额。

自从三大运营商从10月开始正式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流量比以前跑得更快”、“连着WiFi也有消耗”等质疑声不绝于耳。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站上,均有网友吐槽,10月“几天用完平时一月的量”,“清零不清零,流量只剩零”。甚至有人怀疑,不清零政策出台后,运营商在帮用户加速跑流量。

11月3日,本报在四川在线网站上推出了《运营商流量不清零首月,你感受如何?》的调查,不到24小时,共有约1500名网友回答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者使用4G网络,70%的人10月份流量比以前用得更多,50%的人感觉流量比过去跑得更快。

在消费者最想问运营商的问题里,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能不能公布流量计量系统的检测情况?为什么流量不清零以后,流量用得更快?为什么上月剩余流量,只能在次月一个月内使用?

运营商觉得委屈

自证清白,流量不清零与流量消耗增加没有任何关系

针对消费者的质疑,三大运营商都给出了回复。

中国电信表示,流量不清零和流量使用增加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流量收费根据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流量计量,第二部分是根据套餐将计量结果转变为费用,流量不清零的升级改造对这两部分没有任何影响。中国移动明确表示:流量不清零后,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对同样的图片或者视频,当月不清零前后,流量计量没有任何改变。中国联通的回复亦大同小异。

为什么会出现流量用得更快的情况?运营商大致总结出了四方面原因:

用户原因。流量当月不清零后,用户资费敏感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

运营商网络加速原因。在4G网络环境下,网速更快,预加载的内容更多,无形之中增大了流量消耗。

APP升级原因。由于应用软件不断更新,加之手机屏幕变大、性能变强,新版APP的流量消耗也在逐步增加。

手机终端升级原因。以苹果手机为例,其最新的IOS9操作系统,新增WiFi助手功能,打开该功能后默认会在WiFi信号不良时切换为蜂窝数据,故流量消耗较此前更快。

总之,三大运营商回复的核心观点是:流量消耗变快,与自己无关,也不可能有关系。

而对于“为什么上月剩余流量只能在次月一个月内使用”的问题,四川移动表示,流量不清零打破了传统流量套餐按月计费的原有规则,对支撑系统、流量提醒、流量查询等一系列问题都带来了挑战。国外目前不多的几家提供流量不清零服务的运营商,也大多只能滚存一个月。此外,从客户的消费行为看,流量滚存一个月可以解决绝大多数流量使用波动客户的需求;如果客户连续多个月都有剩余流量或者套餐内流量不够用,移动会主动引导客户更换更适合自己的套餐。

原标题:风波里的手机流量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