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释放改革新红利 锻造发展新动力

2015-11-17 07:39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发展新常态,辉煌“十二五”,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给工商部门改革创新、奋力作为,持续提升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提供了履职尽责的新天地。五年来,成都工商主动应对经济发展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积极把握国家战略规划、区域发展优势中蕴含的机遇,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加强消费维权力度、实施商标战略、广告战略等主战场全力以赴,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队伍建设、改革管理体制、深化党风廉政工作等方面唱响主旋律,一个优化改革存量、挖掘改革增量,持续有效服务成都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服务新格局逐步形成,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激发市场活力 扶持创业创新

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年检改年报、放宽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小额经营社区备案……随着成都绘就“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2014年3月起,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大幕,缩减审批手续、放宽准入限制、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工作聚焦点,一系列深具成都特色的“宽进”措施和工商注册便利化服务,极大地释放了改革红利。改革新政带来了投资者、创业者的极大关注和参与,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企业新登记数量持续放大,呈现“井喷”的喜人态势。2014年3—12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2503户,新增注册资本2784.3亿元。截至12月,全市各类市场主体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注册资本总额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大关。

进入2015年,随着我市一系列“调结构、稳增长”政策的出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工商部门又连续推出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支持“个转企”、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实施小微企业“双创”扶持、完善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等系列新政。与此同时,成都工商深入挖掘改革增量,研究提出有别于上海、天津等自贸区的创新举措,实行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建立小微企业品牌服务站、大数据运用创新中心、工商客栈,成都特色凸显。1—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已达179932户,同比增长34.4%,同比增长率高出全国18.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企业957户;企业月均新登记户数达到7740户。全市户籍人口中每百人就拥有市场主体10户,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城市品牌实至名归。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广告战略

锻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该局紧紧抓住商标战略、广告战略两个抓手,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借势借力推动商标品牌培育与运用,建设国家级广告产业园,为“成都造”产品拓展市场,形成新的产业支撑点做了积极努力。

为了扶持成都企业创品牌,市品联办、市工商局建立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和园区联动服务机制,巩固品牌战略统筹联动格局;打造品牌集群,让品牌企业引领行业创新发展。编制发布《成都市品牌战略暨工业园区品牌发展报告》,开展品牌企业公益展示10批次,确定100家重点联系培育企业。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当年新获驰名商标认定13件,累计达111件;新认定市著名商标61件,累计达665件;新增有效注册商标1.68万件,刷新增量纪录,累计达16.42万件。此外,全市品牌经济贡献率持续增长。据统计,2014年新增69家市著名商标企业,2014年主营业收入达140亿元;2015年新增的61件成都市著名商标上年度产值近100亿元。

成都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广告产业发展作为我市领先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力推进。市工商局作为牵头单位,从构建工作机制、推进广告园区建设、强化广告市场监管等方面深入实施广告战略工作。经过努力,我市广告业发展和广告产业园区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2013年我市广告业经营主体达7136户,广告经营额同比增长24%,达到76.6亿元,约占四川省广告经营额的七成。2014年更是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500万元,成都广告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专家组考核评审,并被认定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成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网渔式监管新模式

打造“成都信用网”

建设以信用为核心的网渔式监管新模式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后,如何打击假冒伪劣,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成为当务之急。“2013年以来,我局开始以构建成都企业信用体系为支撑,以信用分类和差异化监管为核心,以随机抽查和重点检查为手段,创新提出‘网渔式’监管理念并逐步付诸实践。”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即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信用分类监管为载体,建立“撒网”监管机制,构建科学的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建立“拉网”排查快速处理机制,构建完善综合处置及快速应急反应体系;建立“漏网”协同治理及预防、追究机制,构建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自律自治和工商职业风险防控体系,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网渔式”监管大大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变了过去“巡而不检查、履职不尽责、整改不整治”的被动局面。顺应了构建“宽进严管”市场监管体系的职能转变要求。

而打造“成都信用网”,持续升级改造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则为“严管”打下了“基础桩”。经过工商部门锲而不舍的十年建设发展,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已形成以云计算中心为载体,统一数据交换平台为基础,“成都信用网”为门户网站,包含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介机构和重点人群四个子系统,集信息归集、交换、共享和披露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实现了成都市全部市场主体信息的全覆盖。成都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在服务群众对企业诚信经营的监督,强化行政部门间信用信息自动推送与共享应用,加大对异常经营企业、严重违法企业的惩戒等方面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抓好监管模式改革的同时,“红盾春雷行动”成为针对重大市场违法行为和重要民生维权时点的雷霆出击。2013年—2015年间,市工商局紧紧围绕“打假治劣惠民生,消费维权扩内需”主题,以“执法、维权”为抓手,以“利民、惠民”为目标,连续开展“红盾春雷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服务国际购物天堂建设

贯彻新《消法》

服务国际购物天堂建设

为贯彻落实新《消法》,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更加到位地服务国际购物天堂建设,近2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开展新《消法》“五进”活动,先后开展“五进”宣传教育1672场(次),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2313场(次)。组建消费维权义务监督员队伍,建立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移动电话等疑难消费争议专家咨询机制。着眼“转理念、转态度、转质量”,着力“升技术手段、升畅通扩面、升群众满意度”,构建消费维权“成都标准”取得新进展。建立新型消费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机制,开展不合格商品质量专项整治36次,清查下架不合格商品1588个批次。仅2014年就受理消费者投诉35309件,消费投诉件办结率达到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822万元,消费者满意率92.8 %。

“十二五”期间,成都工商还高度重视市场经济规范立法立规工作,积极推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先后对《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条例》《成都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和《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 》等3部地方法规、3部规章进行了清理,修改了《成都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依法行政工作大见成效。

下一步,成都工商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各项部署,适应成都科学发展新征程、商事制度改革新形势、科技变革新趋势,全力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市场监管现代化、队伍管理准军事化的工作,履行好监管服务职责,将党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市场监管、市场秩序、市场环境的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实习记者 缪梦羽 本报记者 王李科

原标题:释放改革新红利 锻造发展新动力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