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是许多高成长性企业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成都必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控科技”)就位列其中。这家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次面临资金紧缺困境,但在登陆“新三板”之后,企业由“找资金”发展到“资金找”,借此加大对科研的投入,以百分之四十的年均增长率实现稳步发展。公司董事长盛杰表示,新三板是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公司可借力平台,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进军千亿民用市场。
创客名片
盛杰 43岁 成都必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年,他从国企辞职,正式成立必控科技,研发、生产、销售电磁兼容相关产品。2014年1月,必控科技成为全国首批“新三板”挂牌企业。
挂牌新三板 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从2006年开始到“新三板”挂牌之前,盛杰几乎每年都要为资金发愁。作为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电磁兼容相关产品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必控前景非常广阔。”盛杰说,“但是这个产业的资金占用量比较大,周转又相对慢一点,这就给公司现金流带来很大压力。”
在业界,电磁兼容被理解为“在电磁环境中共存的能力”。在国际标准里,主要研究设备或系统的电磁骚扰和抗扰度,产品分为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目前中国的电磁兼容产业仅处于起步阶段,且军用电磁兼容产品和材料多为国外进口。
“必控科技和其他很多新三板挂牌企业一样,都是轻资产的高科技小企业,没什么不动产来抵押。”盛杰说,公司发展中一直“缺钱”,以前都是把自己的房子进行抵押,从银行贷款来补充流动资金,但融资额度加起来也才1200万元,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2014年1月24日,必控科技成为全国首批“新三板”挂牌企业。随着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融资能力、信用评级、市场开拓能力等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获得了市、区各级政府的金融服务支持。同年3月,必控科技融资800万,用于支持提升电磁兼容实验室和生产线改进,今年6月,实现核心员工持股计划。
辞职创业 在十一五规划里找到机遇
今年43岁的盛杰来自贵州,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1996年到中国振华集团国营八九一厂任销售员,一路做到了销售部总经理。2005年,他萌生创业计划,由于接触过电磁兼容相关产品,他将目光瞄准了该领域。随后,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炉,电磁兼容相关产业被提及,这让他的创业方向更坚定。2006年,他从工作十年的国企辞职,正式成立必控科技。
“最初主要的产品是电磁兼容预测试系统,也就是找到干扰问题。”盛杰回忆,当时公司不到20人,研发团队只有4个人,实验室设在北京,他需要在盛夏6月,一边紧跟北京实验室试验进度,一边兼管成都的公司日常运营。“4个月完成了第一项技术研发。”并取得了贵州某航空行业公司的合同,合同金额不到20万元,这是公司的第一单,开启了必控科技的业务之门。
“公司前三年一分钱都没有盈利。”技术瓶颈、人才短缺、资金短路使企业运转举步维艰。盛杰深知,要在行业领军,必须加大研发力度。随着公司的发展,研发人才的不断增多,持续研发需要的资金成了最大的问题。
最难的时候,盛杰曾试图放弃。最终,他背水一战,抵押私人房产,坚持搞研发,挺过最艰难的时刻。走过最难的时刻,公司和航空航天、船舶、电力机车等多领域广泛合作,研制开发的滤波器配套神舟八号飞船,BIK系列电磁兼容预测试系统先后获得《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基金立项证书》等,“完成了多项科研新品项目,并获得市场认可,部分产品型号还进入了国家重点机型的《电子元器件优选目录》。”
获200万天使投资 进军民用市场
公司不断发展,一再突破技术难题,开始扭亏为盈。但企业要做强,必须在各方面加大投入,扩充的资金仍旧是个难题。这一次,成都高新区伸出了援手。
“通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会,我们知道了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成都股权服务中心,并了解到各个平台可提供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及增值服务。”盛杰告诉记者,公司在多次就融资需求进行充分交流沟通后,最终获得了成都高新区创业天使基金的200万元投资,以及成都高投担保公司提供的2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仅为10%,远远低于市场成本。
“必控科技未来在稳步做大军工市场的同时,将逐步关注医疗、汽车等民用行业,力争成为中国电磁兼容行业的领跑者。”盛杰表示,目前公司已具备满足主机生产要求的资质,未来在民用领域将重点研发汽车电子行业、医疗设备领域的电磁兼容产品,以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电子兼容市场空间很大,把这个市场比喻成30层高的大楼,现在才到第一楼。”盛杰介绍,在国内,更大的民用市场几乎还未启动,电子器件对人体的影响很大,辐射、电离、噪音等都属于电磁兼容范畴,市场上千亿。“机遇才刚刚开始。”
记者手记 创业要看清资本的力量
在采访中,问及新三板融资的用处,盛杰思路极为清晰,第一次融资的800万,他改进了电磁兼容实验室,生产场所也由最初的1500余平方米扩充到3000余平方米。哪一笔钱用在哪个生产线,规划严密。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将“挂牌”“上市”作为企业最大的胜利。而盛杰却非常清楚,“挂牌”并非终点,他清晰规划“资本的力量”该用在何处。
必控科技的营收,目前已可保持年均增长率40%。公司有75项实用新型专利,新的研发还在继续中。一个在创业路上永不止步的企业,必将有更大空间。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原标题:“成都造”滤波器 进军千亿民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