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市政协委员陈丽丽:完善成都口岸建设

2016-01-08 15:02   来源: 成都市政协   编辑: 喻倩媛   责任编辑: 马兰

一、合理扩大人员编制,加速成都口岸人才的外引和内培;二、加速推进成都电子口岸建设,加强成都口岸业务流程再造;三、多方面措施解决口岸建设的协调机制问题。

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丽丽反映:

依托中西部空港和铁路枢纽,成都市已经建成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和双流园区)为主体,以航空、铁路、公路口岸为重点的“一区两园三口岸”的口岸体系。近几年成都口岸建设虽然得到快速推进,然而成都口岸建设在人员、流程和合作三大方面分别存在以下几大突出的问题:     

第一,在口岸人员方面,成都口岸建设的人员严重短缺,服务口岸建设的各类专业人才极为匮乏。     

从目前成都口岸人员结构和储备看,除了人员严重缺编外,成都口岸建设中相关专业人才都极其匮乏。例如,成都铁路口岸即将开展整车进口口岸,但铁路口岸上航运高级管理人才、整车物流专业人才和汽车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将直接影响口岸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二,在口岸流程方面,成都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严重滞后,直接制约成都口岸“大通关”服务的实现。     

目前电子口岸建设的滞后,企业无法有效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实现“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开展“水陆空”多式联运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对接,多式联运集成效益增效无法展开。虽然目前成都综保区、航空和铁路口岸建设有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地方电子口岸的部分功能,但各系统仍只是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互联互通,条形码、EDI、GPS等信息系统没有在成都各口岸建设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在口岸合作方面,成都口岸协调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由于口岸建设涉及的众多部门隶属不同,在口岸建设推进中沟通还存在不少障碍。目前无论在成都口岸之间、成都口岸与省内其他口岸、成都口岸与国内其他主要口岸通关转关合作机制都尚未有效建立。目前成都口岸的管理主要由成都市口岸办负责工作统筹协调,由于缺乏更高级别的统筹机构,在实践协调中阻力较大。     

为此建议:     

一、合理扩大人员编制,加速成都口岸人才的外引和内培     

针对成都开放口岸的发展现实,可以依据成都主要口岸的业务量积极申请扩大人员编制。对于流程性的业务主要通过增加招聘协关员、协检员等办法解决外,对于专业性强的口岸业务,则需要争取扩大人员正式编制,以形成稳定而熟练的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外引内培两大方式。一方面,从国内外大力引进从事口岸物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与高校和专业技术职业学院就成都口岸建设的主要专业人才进行定向委培,为成都口岸的未来发展储备人才。与此同时,要增强对现有的员工培训,尤其是增强成都口岸各类平台功能的人员培训。     

二、加速推进成都电子口岸建设,加强成都口岸业务流程再造     

尽早引入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实现成都物流口岸信息化。以成都口岸为据点,建立三大信息系统,即以物流流转数据处理为主要功能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以物流信息系统中信息收集、仓储库存控制为主要功能的条形码系统(BAR-CODING);以物流流程监控为主要功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以此完成口岸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三大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口岸物流共同数据交换平台。在口岸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同时,充分运用各种物流新技术手段,大力发展EC(电子商务)物流和IT(信息)物流,不断提高口岸物流技术含量,增强成都口岸物流发展后劲。     

在电子信息建设的推进同时,成都口岸建设要加强对现有口岸业务流程再造,以提高口岸通关流程:     

(1)简化流程。在进行通关作业流程改进的过程中,可以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清除非增值活动,如重复劳动、等待时间;简化必要活动,如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流程;重新整合工作;将数据采集、传送与分析等工作自动化。     

(2)并行处理。如在货物流转中,报检、报关手续的办理与货物的移动同时进行,将现行的流程由“串联式”改为“并联式”,一次申报,避免数据的重复输入,以缩短货物到港后等待办理报关、报检的时间。     

(3)建立“哑铃型”通关模式。通过改变通关程序,将货物的实际流动与海关、检验检疫等口岸监管部门的文件审核加以分割。在货物到口岸前,企业提前预录入货物的电子数据信息,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预录入的电子数据和客户提前报关、报检的空运运单的副本或复印件进行对照、审核,待货物到岸后只需确认即可快速放行,将通常的通关“橄榄型”转变为“哑铃型”模式。  

(4)制度创新。改变传统通关理念,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通关速度,实行包括海关、检验检疫、空港、铁路、公路、货代、运输等许多部门在内的“大通关”制度。     

(5)积极推行以诚信为基础的分类风险管理通关机制。通过对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不同的监管模式。对规模大、资信好、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实行在银行担保的前提下,先放行货物后征收税款。对重点IT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检验检疫便捷措施。通过与银行联网建立“电子支付”系统,做到能直接在企业账户上扣税和追缴税款。依据进出口产品特点,分别实施型式试验、抽批检验、过程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监督相结合的检验监管模式。在风险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具有风险的出口产品积极开展检验检疫风险分类管理工作。     

三、多方面措施解决口岸建设的协调机制问题     

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成都口岸内部及成都口岸与其他口岸之间的协调机制问题。     

就行政手段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行政级别更高的专门机构和建立合作部门间的信任机制和信息共享网络结构。让网络中各部门间方便和广泛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互通,加深信任的理解,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以保证成都口岸内部口岸通关能力的提升。     

(2)推行区域通关改革。在区域范围内,以跨关区快速通关为基础,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不同地区海关区域性、行政性限制,简化口岸间的通关手续。     

(3)完善法律法规支撑体系。我国目前涉及的相关法律大都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定,已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在系统整理的前提下向上级政府和人大提出修法建议,从而真正达到法律层面上的通关便利。     

(4)探索由政府主导搭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采用政府出资、企业运作方式来实现,通过以股份制方式筹集资金,吸引社会各个方面投资,甚至吸引外资共同建设口岸,逐步转向股份制企业公司管理。通过利益共享,避免口岸之间因为利益关系产生的矛盾,克服以不正当的手段来争夺货源等问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