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未来怎么建?快看市委书记黄新初的最新阐述

2016-01-14 21:35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粱巍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客观上存在区位劣势,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大开大合”的气魄,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部宿命”。

我们的城市,应是便捷的、通透的、有人情味的,决不能变成一座“围城”。

与市民期盼相比,我们深感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近期爆发的重度雾霾,让成都陷入“十面霾伏”,成为广大市民的“心肺”之患。

成都这座城市,表面上散发着舒适休闲的生活气息,骨子里却富含着改革创新的精种特质。

成都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预域,初步具各了同世界先进城市“掰手腕”的能力。

我们正在推动的一项重大工作,是在我市的东北部选择一定规模空间,交给高新区托管,为高新区发展扩容增量。

建设管理城市,决不只是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事,每一位市民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如果每个人只是坐而论道、坐享其成,城市不可能有美好未来。城市优劣,市民有责。

——摘自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成都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川报观察客户端记者 王怀 张守帅 君芳

不久前,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对新时期做好城市工作作出部署。在此背景下,“谁来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怎样建设成都”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成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1月14日,成都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时,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发表重要讲话,阐述新形势下成都城市发展的主要考量,城市下一步发展的新要求。

以“四态合一”思路引领城市发展

成都市委提出,要以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思路,引领城市发展,切实做到形态美城、业态兴城、文态活城、生态优城

构建现代化城市形态,成都将重点将把握“精品化”“宜人性”“细管理”三条原则,即拿出精雕细刻的态度,把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和每一处景观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努力打造一批充分展示城市风貌和特色的“城市会客厅”;按照产业复合、规模适当、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要求,在全市逐步推行“小街区”规制,让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即可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先进模式,加快建设新型政企、政民互动平台和大联动中心,让市民足不出户、指头一点,就能享受优质城市服务。

发展高端化城市业态,成都将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千亿产业集群达6个以上,为经济总量向第二个“万亿级”冲刺提供坚实支撑。据透露,成都正推动高新区扩容计划,即在成都东北部选择一定规模空间,交给高新区托管,缓解高新区资源环境约束,带动先进技术溢出和先进理念输出。

培育特色化城市稳态,成都将深度萃取城市文化内核,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建一批具有鲜明成都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加快建成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当前,成都正在精心打造杜甫千诗碑项目。

塑造优美化城市生态,成都将拿出最要坚决的态度,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尽最大努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努力让成都蓝天常在、绿水常流。

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

成都一直沿袭单中心的空间布局,人口高密承载、空间饱和等特征突出,衍生出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

破解这一难题,成都的总体考虑是:深入实施“立城优城”“城多统筹”战略,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为支撑,以小城市、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市域城镇体系。

到2020年,成都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常住人口要控制在620万人以内,并以“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推动中心域区转型升级;同时,高水平建设天府新区、卫星城、区域中心城等新兴区块。

就重点抓的工作而言,成都将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加快推进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和锦江生态带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工程聚集多出实物、产业聚集再上规模。据透露,成都将扩大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产业空间,提升新区产业承载能力,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实施“北改”工程。按照“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倒排进度,提速推进基础设施、旧城改造、产业发展等工作,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四态合一”的新城北。

同时,加快构建“独立成市”的网络城市群。成都将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突出发展龙泉驿、新都、青白江、温江、双流、郫县、新津、都江堰8个卫星城,大力发展金堂、彭州、崇州、大邑、邛崃、蒲江6个区域中心城,加快发展永宁、新繁等10个小城市,提升发展花源、竹篙等一批特色镇,推动大中小城市组合布局、错位发展。

以“大开大合”气魄做强城市功能

据介绍,成都将坚持内外并举,打造畅达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加快形成至西安、武汉、昆明4小时高铁圈,至京津翼、长三角、珠三角8小时高铁圈以及市区、市域“半小时交通圈”。就此重点抓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市域轨道交通和中国最大国际铁路港建设。

到2020年,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机场年吞吐能力将达到9000万人次,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十三五”期间,成都平均每年将开通地铁2条以上,累计建成投运地铁13条、总里程达到500公里。而在今年内,通过深入实施“蓉欧+”战略,“蓉欧快铁”力争今年开行班列300列以上,并延伸到德国纽伦堡等欧洲枢纽城市,积极当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综合枢纽。

对标先进城市,成都还将在提升市政设施承载能力方面,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深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建设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岸。据悉,成都第二水源项目已获国家批复,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成都市民饮水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成都将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包括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国际合作国区。据悉,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中德中小企业园、中法生态园等落户成都的3家“国字号”国际合作园,概算基础设施投资达到5000亿元以上。

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成都市委提出,

要保持攻关夺隘的锐气,进一步做好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城市发展红利。

成都将进一步完善面向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结合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去年以来,成都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积极打造“菁蓉汇”创业平台,成功举办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向全国乃至全球亮出了“成都创业、创立都成”的城市名片。下一步,成都将积极扮好最大“天使投资人”角色,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合,让更多的人才涌入成都,让更多的创客扎根成都。

以“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城市主体

成都将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带共建,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城市发展格局。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政府治理。成都市委认为,市民的口碑,是城市最好的丰碑。要坚决避免城市发展中“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持续办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高标准推进城市和农村扶贫,让全体市民过上更有获得建、幸福感、尊严感的生活。

二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让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公平竟争,特别是将全面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城市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三是充分发挥市民主体作用。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靠人民。市民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不仅要构建“利益共同体”,更要打造“行动共同体”。

原标题:成都未来怎么建?快看市委书记黄新初的最新阐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