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

2016-01-15 07:02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核心提要】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城市工作总体要求,市委关于新形势下成都城市发展的主要考量是——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第一,以“四态合一”思路引领城市发展;

第二,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

第三,以“大开大合”气魄做强城市功能;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第五,以“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城市主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昨日下午在锦江大礼堂闭幕。

闭幕大会应到委员635人,实到597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

闭幕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唐川平、徐季桢、侯一平、金嘉祥、李铀、戴晓雁、杨小英、罗霞、杨林兴、颜安。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坐。

在闭幕大会前召开的选举大会上,委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补选出政协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王春霞(女)、肖辉平、谢瑞金、蔡亦如4人新当选为常务委员。

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

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在闭幕大会上作了题为《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讲话。他说,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是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期间,大家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贡献了一批富有真知灼见的智力成果,汇聚起了同心奋斗、共谋发展的广泛力量。会议开得很成功。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会议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祝贺!

黄新初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有力保持了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与此同时,我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过去一年的奋斗与成绩,凝聚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与汗水。一年来,大家融入大局、勤勉履职,高水平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多项重大建议被吸纳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是我们治蓉兴蓉必须始终依靠的重要力量。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向各位委员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黄新初说,这次会议,各位委员热评热议的焦点之一,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发展。讨论中,大家表现出了深厚的家园情怀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前不久,中央在时隔37年后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讲话精髓集中体现为“一尊重、五统筹”,科学系统回答了新常态下“谁来建设城市”“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近年来,省委高度重视城市工作,特别是把成都城市建设摆在全省大局的突出位置来谋划和推进。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先后多次到成都开展城市工作的调研督导,提出了“五个转型升级”等重大要求。这次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又对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央和省委这一系列精神,为我们谋划成都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黄新初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城市工作总体要求,谈了市委关于新形势下成都城市发展的主要考量——

第一,以“四态合一”思路引领城市发展。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的话,形态是城市的脸面,关系着人们的第一印象;业态是城市的骨架,决定着城市能否立得起来;文态是城市的气质,展现着城市的内在魅力;生态是城市的本底,影响着城市可持续成长。这“四态”互为支撑、缺一不可,构成了城市科学发展的有机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四态合一”的思路引领城市发展,切实做到形态美城、业态兴城、文态活城、生态优城。重点将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注重品质提升,构建现代城市形态。这些年来,我们高标准推进城市整体风貌塑造,远洋太古里、万达广场等一大批精品街区和地标建筑相继建成,成都初步具有了“现代味”。下一步,我们将严把城市规划和建设关口,切实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和风貌整体性的管控,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品质。重点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精品化”。我们将拿出精雕细刻的态度,把城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和每一处景观都当作艺术品来打造。特别是将高标准抓好重要干线和节点设计,切实加强风貌综合整治,努力打造一批充分展示城市风貌和特色的“城市会客厅”。二是“宜人性”。我们的城市,应是便捷的、通透的、有人情味的,决不能变成一座“围城”。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复合、规模适当、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的思路,在全市逐步推行“小街区规制”,让市民出门步行15分钟以内即可解决各类基本生活需求。三是“细管理”。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行“大城市、细管理”理念,坚持向细致要质量、向细节要形象、向细密要品质,城市管理得到切实加强,被评为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在“标准”上更加细起来,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全程可衡量、可控制、可监督。将在“服务”上更加细起来,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先进模式,加快建设新型政企、政民互动平台和大联动中心,让市民足不出户、指头一点,就能享受优质城市服务。将在“机制”上更加细起来,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督查制度,逗硬曝光、严肃追责,倒逼人人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城市业态。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支撑。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8.3%。下一步,我们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西部金融中心和服务业核心城市,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千亿产业集群达6个以上,为我市经济总量向第二个“万亿级”冲刺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植根历史底蕴,培育特色城市文态。文化,是一座城市活的灵魂,也是标识一座城市的核心元素。成都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悠远、底蕴深厚,拥有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水利文化、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等等。近年来,我们着力通过实体形式传承和呈现城市文化,打造出了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东郊记忆等一批文化项目,为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度萃取城市文化内核,将其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建一批具有鲜明成都印记的文化地标、文化公园和文化景观。

四是彰显自然之美,塑造优美城市生态。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有着良好的自然本底。近年来,我们坚定一个认识,城市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决不能吃子孙饭、断后人路,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路子。为此,我们坚持把生态系统作为绿色的基础设施来打造,确立了“城区五百米见绿,有条件地区千米见水”的目标,在中心城区建成公园绿地89个,在全市建成绿道2000余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特别是启动建设以“六库八区”为龙头的环城生态区,锦城湖、青龙湖一期、白鹭湾湿地等已率先建成,为城市净化装上“天然绿肺”。下一步,我们将拿出最坚决的态度,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尽最大努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修复,努力让成都蓝天常在、绿水常流。

“四态合一”,重在一个“合”字,合的关键在于“多规合一”。现在,我市制定了不少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将主动邀请被规划方、建设方、管理方和市民共同参与城市规划,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另一方面将以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好各类空间性规划,坚决维护规划刚性,让“四态”首先在规划层面实现“合一”。

第二,以“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

成都自建城以来,一直沿袭单中心的空间布局。过去一个时期,伴随高速的城镇化进程,人口高密承载、空间饱和的特征愈发突出,衍生出交通拥堵、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对此,我们的总体考虑是:深入实施“立城优城”“统筹城乡”战略,加快推动城市空间由“圈层式”向“组团式”转变,构建起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为双核,以卫星城和区域中心城为支撑,以小城市、特色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市域城镇体系。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关键是要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要求。具体到我市,框定总量,就是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要控制在600平方公里以内;限定容量,就是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要控制在620万人以内;盘活存量,就是要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向二次开发要质量、要效益,推动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做优增量,就是要发挥后发优势,高水平建好天府新区、卫星城、区域中心城等新兴区块;提高质量,就是要全方位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重点将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天府新区建设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龙头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骨架加快搭建,一个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正逐步呈现。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抓住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和锦江生态带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工程聚集多出实物、产业聚集再上规模。

二是深入实施“北改”工程。我们站在破除“城市二元结构”的高度,启动了“北改”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提出用5年时间,还全市人民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目前,“北改”累计新改建道路196公里,关闭、搬迁、升级专业市场56家,完成21个棚户区改造,解放北路等一批梗阻多年的道路顺利打通,荷花池市场整治等一批老百姓热议多年的项目全面完成,北部城区正加速蜕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五年大变样”的目标倒排进度,提速推进基础建设、旧城改造、产业发展等工作,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四态合一”的新城北。

三是加快构建网络城市群。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也是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重要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有序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突出发展龙泉驿、新都、青白江、温江、双流、郫县、新津、都江堰8个卫星城,大力发展金堂、彭州、崇州、大邑、邛崃、蒲江6个区域中心城,加快发展永宁、新繁等10个小城市,提升发展花源、竹篙等一批特色镇,推动大中小城市组合布局、错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坚持“独立成市”的理念,配套完善各个区块的交通、产业和服务,使每个区块都形成功能复合、自成体系、自然循环的城市架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加强城市建设,并不意味着要削弱农村发展。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带动能力,切实抓好68个特色镇和2000余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打造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幸福美丽新村,同步破解好“城乡二元结构”。

第三,以“大开大合”气魄做强城市功能。

一座城市发展的眼界和胸怀,决定着城市的格局和能级。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客观上存在区位劣势,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大开大合”的气魄,跳出“盆地意识”,打破“西部宿命”,努力奠定我市在世界城市体系和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重点将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内外并举,打造畅达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面对交通这块城市发展的突出短板,我们近年来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双流机场第二跑道、成绵乐和成渝高铁、第二绕城高速、二环路“双快工程”等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上马建成,我市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下一步,将继续统筹抓好对外、对内交通,加快形成至西安、武汉、昆明4小时高铁圈,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8小时高铁圈以及市区、市域“半小时交通圈”。重点将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0年建成后,成都将成为全国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年吞吐能力将达到9000万人次,我市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二是推动市域轨道交通加密成网。目前,我市地铁营运里程达88公里,另有6条地铁线路正抓紧推进,近期还启动了有轨电车试点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市平均每年将开通地铁2条以上,累计建成投运地铁13条、总里程达到500公里。三是谋划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铁路港。以稳定开行“蓉欧快铁”为依托,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力争今年开行班列300列以上,并延伸到德国纽伦堡等欧洲枢纽城市,积极争当串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综合枢纽。

二是对标先进城市,提升市政设施承载能力。市政设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快打造配套完善、现代智慧的市政设施体系。重点将抓三项工作: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实现防止内涝和涵养生态的双重功能;深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建设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

三是深化对外开放,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成都自古拥有开放基因,是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北丝绸之路重要的客货源地。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全域开放”战略,城市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有了明显提升。成都的“交往圈”越来越大。目前成都获批外国领事机构达15家,仅次于上海、广州,是内地领馆第三城,市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去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签证;同时,国际友好城市达29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39个。近年来,默克尔、卡梅伦、米歇尔等国际政要访华,全都把成都当作重要一站。成都的“财富圈”越来越大。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带来显著的后财富效应。目前,26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蓉落户,成都与全球2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努力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重点将抓好两件大事。一是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大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营商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二是高水平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当前,中韩创新创业合作园、中德中小企业园、中法生态园3家“国字号”的国际合作园区落户成都,这是我市深化国际产业合作的重大载体,我们将高水平规划设计,努力将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标杆。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激发城市活力。

成都这座城市,表面上散发着舒适休闲的生活气息,骨子里却富含着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我们将把这一精神传承下去,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与活力。重点将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充分释放城市发展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相继启动647项具体改革,目前已有585项顺利完成。特别是我们聚焦社会热点,在行政审批、教育均衡、分级诊疗、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实施了一批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的改革。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将保持攻关夺隘的锐气,进一步抓好国资国企、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深入推进创新,积极抢占城市竞争制高点。当前,城市之间围绕创新的争夺更加激烈,创新日益成为决定城市地位和分工的核心因素。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初步具备了同世界先进城市“掰手腕”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创新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完善面向未来发展和全球竞争的“技术路线图”,加快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前不久,成都被中央确定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依托城市。这是我市创新领域的头等大事,我们将结合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力争尽快形成一批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大力实施“双创”,全面兴起创新创业热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新生力量。去年以来,我们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积极打造“菁蓉汇”创业平台,成功举办2015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向全国乃至全球亮出了“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名片,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扮好“天使投资人”角色,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让更多的人才涌入成都,让更多的创客扎根成都。

第五,以“共建共享”原则凝聚城市主体。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我们将坚持“共建共享”原则,以共建促共享,以共享带共建,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城市发展格局。重点将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新政府治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这一要求,重点是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在城市工作中大力践行“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一是视市民为亲人、问需于民,把市民需求作为城市工作的决策源头和逻辑起点;二是视市民为老师、问计于民,主动邀请市民为城市工作出点子、当参谋;三是视市民为裁判、问效于民,把市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工作的最终标准。市民的口碑,是城市最好的丰碑。我们将持续办好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高标准推进城市和农村扶贫,让全体市民过上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有尊严的生活。

二是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现代城市治理实践表明,城市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秩序,让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参与、公平竞争。特别是将全面放宽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兼顾好公共利益与投资收益之间的平衡,吸引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城市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我们还将积极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充分发挥“成长于民、服务于民”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市民主体作用。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靠人民。建设管理城市,决不只是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事,每一位市民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心动”,更要“行动”;不仅要构建“利益共同体”,更要打造“行动共同体”。希望广大市民少一些抱怨观望,多一些理解参与,从衣食住行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作出自己的贡献。

黄新初指出,成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有的在这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有的在这里建功立业、成就辉煌。建设好、管理好这座城市,我们每一个人都重任在肩。希望全市广大政协委员秉承优良传统、负起时代使命,为成都城市发展持续加油助力、添砖加瓦。黄新初提出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研究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希望大家围绕城市产业转型、空间优化、功能提升、管理完善等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努力形成一批有高度、有深度的科研成果,尽快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的对策建议,为成都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做好理论准备、提供智力支撑。

二要进一步融入发展大局,主动投身城市建设管理实践。推动城市发展,既需要建言献策的“参谋官”,更需要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希望大家以成都发展为己任,俯下身子、放开手脚、真抓实干,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优异成绩,为城市的兴旺发达挥洒汗水、贡献才智。

三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团结,广泛汇聚城市发展合力。希望大家主动反映民情、采集民意、疏导民怨,协调化解征地拆迁、医疗卫生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为城市发展共建和谐环境;加强对社会各界特别是新社会阶层的团结引领,帮助他们提升对成都的情感认同,为城市发展凝聚共识合力;深入开展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利用自身人脉、商脉促进成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城市发展汇集更多资源。

四要进一步坚持严以律己,积极引领城市文明风尚。希望大家珍惜委员名誉,善待手中权力,勤于修身、严格自律,切实做到“三个拒绝”,决不利用委员身份搞特殊、谋私利,积极争当城市发展的廉洁表率;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争当城市发展的道德模范;进一步涵养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争当城市发展的法治先锋。

黄新初指出,人民政协要履行好职能,必须首先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着力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四项能力”。各级政协党组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切实为政协履行职能把牢方向、提供保证。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以委员为中心,把激发委员主体意识、发挥委员职能作用作为关键环节来抓,积极改善委员履职环境,充分保障委员合法权益,努力把政协机关建设成为温馨的“委员之家”。

黄新初指出,政协工作是我们党全局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要充分重视政协工作,将其纳入总体工作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听取政协党组工作汇报,经常性研究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坚持有事多与政协商量、多跟委员通气,把政治协商纳入重大决策程序,虚心听取和认真吸纳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广泛调动政协参与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及时研究解决政协工作具体困难,积极关心政协干部成长成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政协干部对外交流,为政协依法依章履职提供坚实保障。

“生活因城市而精彩,城市因奋斗而美好。”黄新初强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携手奋斗,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唐川平在主持中说,黄新初书记从“四态合一”“双核共兴、一城多市”“大开大合”“改革创新”“共建共享”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市委按照“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总体要求,系统谋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发展等工作,高标准推进新形势下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考量,为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指明了着力方位和重要抓手。同时,对政协如何助力成都城市发展、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

唐川平说,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黄新初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推动成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重大决策上来,紧紧围绕落实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五个方面”的举措要求,为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高城市工作的持续性建言献策,为助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发展的系统性贡献才智,为广泛汇聚城市发展合力、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搭建桥梁,为引领城市文明风尚、提升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当好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履职,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添砖加瓦。要把贯彻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工作指导和努力方向,认真落实市委对我市政协工作提出的“三个必须”的总体要求和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履职能力,创新履职方式,增强履职实效,持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推动全市政协事业新发展。

唐川平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成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成都警备区的领导同志:朱志宏、王忠林、陈建辉、刘仆、胡元坤、吴凯、王波、罗相水、侯雄飞、冷刚、赵小维、敖锡贵、孙传敏、李小新、仰协、傅勇林、谢瑞武、苟正礼、田蓉、左正、杨伟、黄平、郭彦、吕瑶、白刚、李元祥、李建、毛志雄、韩春林、谢志迪、张正红等。

在蓉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代表、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不是市政协委员的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部门、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市属高校、部分市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市级有关城市建设及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分管城市建设及管理的负责同志,垂直管理机构负责人,驻外办事处负责人,部分市政府参事列席会议。

应邀参加闭幕大会的还有台商代表、公民旁听代表。

 

原标题: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闭幕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