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位于郫县“菁蓉镇”的光谷创业咖啡,将迎来两场重头戏——成都2016菁蓉年汇活动、首届“菁蓉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菁蓉镇”引进的首个创新创业孵化器,光谷创业咖啡从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就在积极进行两项大型活动的筹备工作。
光谷创业咖啡只是成都众多新型孵化器的一个缩影,成都晚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去年成都创新创业载体达到193家,总面积1506万平方米。日前,成都出炉《创新型城市建设2016年度计划》,提出力争至2016年底,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家以上;备受创业者关注的“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将举办100场以上,并走进韩国、以色列。
“蓉创广场”是四川最大众创空间
今年,成都将围绕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强化四大保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年味还未散尽,位于成都高新区的“蓉创广场”,数百家入驻企业已热火朝天地忙起来。截至目前,蓉创广场已经引进18家国内知名新型孵化器,载体面积共计6.8万平方米。按照计划,今年将重点推进“蓉创广场”建成运行。加快孵化器招引和企业入驻,力争入驻一流众创空间20家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400家以上。
蓉创广场占地面积9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我省目前面积最大的众创空间,将整体打造为中韩创新创业园,其中重点将2号楼打造为“中韩众创空间”、3号楼打造为“中韩青年创新创业促进中心”、8号楼打造为“中韩交流中心”。
争取在蓉设立西部国家科学中心
围绕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与在蓉重点高校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通道,促进高校科研、人才和学科优势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联合世界名校、科研机构、顶尖学者,共同举办全球性科技前沿论坛,打造世界知名的科技活动品牌。支持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在蓉设立西部国家科学中心。
同时,协同推进四川大学、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和中国成都、英国牛津、美国匹兹堡“3+3”多边国际合作。吸引2家-3家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蓉设立研发中心或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力争引进高层次领军型人才超50名
围绕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工程,成都将加快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引才模式,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四川大学等在蓉高校开展科研人才聘任制试点,促进科技人员柔性流动、服务企业。探索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深入实施“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引导全市设立总额不少于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国际顶尖人才来蓉创新创业。力争2016年全市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50名以上、顶尖创新创业团队5个以上。
同时,继续推进“市校企”联合培养在职硕(博)士计划,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全年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工程博(硕)士250名以上。实施成都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批中青年优秀骨干人才,进行为期3年的培养。至2016年底,建成10个市级培训基地和15个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24%。同时,设立引才绿色通道。探索实施人才“绿卡”制度,简化外籍高层次人才居留证申办、人才签证和外国专家申办周期和程序。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成立国际咨询顾问团,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新增各类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
作为成都的城市创业品牌活动,“创业天府·菁蓉汇”已被全国创业者熟知。今年,将制定出台“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本,促进各区域、各领域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100场以上,办好“菁蓉汇”韩国、以色列专场活动。
今年还将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新增各类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围绕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将着力培育初创期科技企业。切实推进“先照后证”试点改革,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号”登记制度改革,催生集聚一批小微企业。2016年全市新增科技企业1万家以上。
成都晚报记者 黄海英
原标题:成都将设超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