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6-03-07 07:31   来源: 成都晚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坐在成都七中实验中学初一教室里的吴惠娴,还清楚地记得在“名师一堂课”上,与“偶像”、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见面的场景。“人都应该有梦想、有目标,无论你现在离梦想还有多远,只要每天走一小步,总会到达!”杨红樱的话常常激荡在吴惠娴的心中。这个一年前在北新实验小学语文成绩并不拔尖的女孩,现在却是初中班里的班长,还兼任着语文课代表。她说,杨红樱到学校来上的这堂“名师课”,让一直对写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她“小宇宙”爆发了。吴惠娴的经历,是近万名“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中受益孩子的缩影。

四年磨一剑。2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北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由成都市文明办指导,“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策划执行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作为先进典型的代表赴京领奖,这也是全国唯一媒体获奖项目。

4年52位名师55堂课 近万学生受益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而言,他们虽然跟着父母来到城市,但可能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父母的陪伴交流可能更少、生活圈子也可能更小一点;对于名师志愿者来说,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成长经历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点燃梦想是他们作为社会杰出人士应尽也愿尽的责任。而由媒体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项目,为二者架设起了生动可行的“桥梁”。

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阿来、鲁迅文学奖得主周啸天、著名油画家何多苓……从2012年5月31日起,52位社会知名人士走进教室,把自己的所学所感,把自己的经历故事,化作55堂特别的课程,带着孩子们从有别于课堂的视野和角度,去感受和体会科学、文艺、建筑、体育、国学等各方面的魅力,让农民工子女同样拥有丰富精彩的成长体验,点燃孩子们色彩斑斓的梦想。已经持续开展4年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走进了53所中小学,课程涵盖体育、艺术、文学、历史、环保等11个领域,万名孩子从中受益。

以时间为轴,名师一堂课一路走来,不断“升级”。

2012年5月31日,名师一堂课启动仪式在友谊小学举行,拉开了名师一堂课的帷幕。当年10位名师,10堂名师课,在成都10所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开展,受益学生2000余人。

2013年,学校参与热情高涨,名师一堂课应需首度扩容。当年名师增加到15位,参与学校也扩大到15所,2500余学生与名师面对面交流。

2014年名师阵容更为强大,全年名师课平均每月两堂。2月27日,新学期开学首日,10堂名师课同时开展,10位名师同时走进10所学校,为1000余名学生上课,创下单日授课名师最多、授课量最大纪录。这一年,20位名师的20堂课,走进20所学校,为3000余学生带去了别样的体验。这一年,还出现了名师应邀“返场”的“盛况”,杨红樱等名师二度走进课堂。

2015年,名师一堂课选择学校范围更广,不再局限于农民工子弟校,围绕“弘扬国学文化 传承中华文明”,邀请国学大师、传统艺术名家、民俗文化专家为孩子们带去国学经典课、传统艺术课、民俗文化课三类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

而2016年的名师一堂课,将于3月5日正式起航。会以“国际化”为主线,邀请更多的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杰出人物,让孩子们放眼看世界。

名师来到课堂 激发孩子们的梦想“农民工子女需要更多陪伴和精神食粮!”两次专门从北京回到成都参与名师一堂课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通过这种形式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阅读,是她乐意做的快乐事,“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是写书人的责任。”

“我还记得当时有个孩子画了一尾鱼,拿来让我点评!”说起两年多前,为祝国寺小学孩子们上的那堂名师一堂课,著名画家何多苓仍记忆犹新。他看到了孩子们对绘画的热爱和对新知的渴望,“希望名师一堂课能一直延续下去,为更多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

名师一堂课,就像一道光,照亮孩子们心中对奇妙世界的渴望,对此,见证了课堂上的惊喜的校长老师们最有发言权。“名人们来给孩子们上课,和学校里传授知识大有不同。这些名人原本只可能出现在报纸、电视、书本上,现在却站在了孩子们的面前。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成都市清波小学校长王洋说。成都市文翁实验小学校长张幼龄则认为,名人分享成长,他们的成功让孩子们看到了梦想的实现,孩子们会觉得,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大人物”,梦想的种子可能由此生根、发芽、坚定。

改变,正在孩子们身上悄然发生。去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四川大学周啸天教授给天回镇蜀星外语实验学校6年级1班的杨东和同学们上了一堂古诗词课,讲了很多诗词里和天回镇有关的典故。之前对历史不“感冒”的杨东缠着爸爸给他买了本《三国志》,刚刚过去的寒假,他第二遍读完了《三国志》。

媒体担起责任 4年初心不改

让万名学生受益的名师一堂课,凝聚着52位名师的不懈努力,也包含了活动的策划组织者——“讲文明 树新风”成都文明创建全媒体平台、成都晚报社从总编到编辑、记者,近200人次四年来的默默付出。

为邀请到一位名师,执行记者可能需要提前半年做准备,以便安排外地名师到成都的“档期”;为确定一所学校,常常需要往返学校四五趟,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以保证现场活动顺利开展;为了将活动亮点呈现给读者,编辑们常常挑灯夜战、精心提炼……在“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项目执行团队看来,执行活动虽然不乏繁琐、疲累,但孩子们课堂上的尖叫欢呼和临别时依依不舍的眼神,让一切付出都化作两个字:值得!

名师一堂课项目总负责人、成都晚报社总编辑伍江陵认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是媒体的职责,用创新的理念和手段,去汇聚各方力量、传播文明理念、构建社会认同,是媒体人的担当。成都晚报一直致力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志愿公益领域不断深入,既当志愿公益活动的宣传者,也当组织者和发动者。2012年来,成都晚报社策划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达到20多个系列400多场次。今后,成都晚报会在公益媒体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发挥媒体独特的优势,推出更多类似名师一堂课这样的精品项目。

更多的项目执行记者、编辑,从中收获感动、汲取力量、也充满期盼。

名师一堂课项目执行负责人、成都晚报城市文明新闻部主任钟蓓说得恳切,“一堂课,就有可能开启一个孩子的梦想,而梦想是成长最好的动力。一堂课,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名师一堂课走过了4年的时光,我们初心不改——点亮梦想,陪伴成长。”

名师一堂课项目执行策划、成都晚报编辑马小兵陪同数位文化领域的名师到学校开展“名师一堂课”。“最重要的感受,是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名师一堂课’,为孩子们打开了眼界。尤其是提问互动环节,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问题千奇百怪。马小兵动情地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我们组织这项文化公益活动的真正意义,能够切切实实地为助推孩子们的成长做一些事情,非常值得。”

名师一堂课项目执行记者刘奕清楚地记得,名师志愿者、著名雕塑家朱成讲过的一段他的经历。朱成与雕塑的结缘,是小时候到一个做木偶的同学家玩耍,一下子就对在物件上雕雕刻刻产生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兴趣,“小时候的偶然经历,有时候却能对一生产生影响。”刘奕期盼着,若干年后某一位大师说,我与艺术的结缘,是小时候参加了一堂“名师一堂课”……

创新整合社会资源

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在一些长期关注志愿公益事业发展的专家眼中,“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成都晚报成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唯一当选媒体,并非偶然。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志愿服务项目,在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志愿服务上的创举值得称道。项目发挥媒体影响面广、长于策划组织的优势,创新方式方法,一方面为热心公益的社会中坚力量创造既能充分发挥其所长、又便于参与的渠道,同时,也弥补了学校邀请名师难、学生和名师见面机会少的遗憾。活动每年坚持开展,连续4年,不仅让受益学生不断增加,也让“名师一堂课”的价值得到持续推广和提升,具有示范意义和价值。

长期从事公益志愿研究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向德平则认为,媒体也是公益机构,代表社会的道德和良心。媒体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媒体人对社会经济各领域、各阶层的人员较为了解,善于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社会脉动,能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和传播途径。媒体必须明确公益定位,承担公益职能,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汇聚志愿服务力量,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在他看来,《成都晚报》的实践与探索体现了创新、共享的发展理念,《成都晚报》探索了一条媒体发挥公益职能、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成都晚报记者 钟蓓 李奕 易启明

原标题:成都晚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 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中唯一的媒体获奖项目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