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此次一共上交了10份提案,其中一份名为《关于重视科技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助推供给侧改革的提案》。
李克强总理作完政府工作报告的当天下午,北京市华北宾馆8楼,政协委员科技界别31组,会议刚开始,就来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讨论。这场讨论吸引了10余名委员踊跃发言,话题是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王向朝委员引爆的。
完善培养机制
“国家引进了大量人才,但极少引进技能人才”
当日下午小组讨论会,王向朝第二个发言。他的谈话是从产能过剩及供给侧改革开始的。他说,一方面,我国过剩产能直线上升,另一方面,国内很多消费者跑到海外去买马桶盖,“仅仅2015年,我国海外消费就达1.2万亿元。”这反映出,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自身感受出发,王向朝说:“大家都是搞科技的,我本身也承担着国家比较大的科研任务。我们拿了国家很多的钱来买设备,实际上买的都是国外的部件。这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我们的一些指标所用到的材料、关键设备,必须用他们的东西。”
王向朝的一番话让很多委员感同身受。杨忠歧委员就提到,他所在的单位,“仪器设备都是进口的”。
王向朝讲话的语速有一种克制的慢,因激动缘故,说话时手腕不受控制地抖动。他说,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不够,国家引进了大量人才,但极少引进技能人才,国家对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培训、评价和奖励机制等方面长期不完善。“我们普遍轻视职业教育,在人才评价方面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大家都知道,高考分数相对低一点的人,才到技工学校去。”他说。
畅通晋升渠道
“恢复工匠评级,原来的八级工匠相当于教授待遇”
“我们光倡导工匠精神,没有工匠职称有什么用?能不能恢复工匠评级?像原来的八级工匠相当于教授待遇,这样就有了上升通道。”一位委员接话说。
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李鸿委员称,目前工程系列的人才界定,和其他领域存在差异,工程系列的评价分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无正高和副高之说,在评价层次上显得弱、低。她以飞机制造为例说,飞机制造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比飞机设计所干同等工作的基层人员收入少很多,其接触的很多高精尖制造企业,也大多存在工艺师匮乏的尴尬情形。
委员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八级工是很有钱的,比公司的经理都还有钱……”“我们单位在重庆,有一个大众的工业学校,那些孩子都是非常小,我偶尔就跟他们聊一聊,他们好像都有一种想法,认为成绩不理想,到工业学校是很无奈的事……”
张宁委员认为“这个问题非常突出、严重”。他说,很多行业真正具体动手操作的,已不是正规的职业工人。另有委员提到,上海光机所内,磨玻璃的都是一些“特别老的老同志”。张宁担忧,“没有这些人的话,质量怎么能行啊?”
委员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王向朝:
工匠精神不仅是制造业 你们写稿也是
王向朝委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总理报告中“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及“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内容,他听了十分亲切,有些兴奋。
小组讨论会后,他向记者进一步阐释了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他说,“工匠精神”的提案,他调研了很长时间。“最早我是从供给侧改革想到的,因为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消费资金外流。”
他觉得,这个话题还涉及诚信、食品安全等因素,但最重要还是产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像我们搞科研的,买设备、零部件等,都要国外的。总理曾经提到我们造不出圆珠笔圆珠,这都是现实。”
王向朝认为,工匠精神的关键是“敬业”,哪怕做一颗螺丝钉,都要兢兢业业做到极致。“中国制造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有一些好的产品,但给人家的印象,一直是质量相对差一点,比较便宜一些。”他强调,“工匠精神”并非仅限于制造业,“你们记者写稿件也是如此。”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刘木木
原标题: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