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2016-03-09 07:30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摘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城市,成都将在“十三五”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看来,成都市现在许多指标已经接近国际化,有的已经实现国际化,其“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不过,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之上,成都的国际化也需要看到其在质量与效率上与很多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而加快质量与效率的国际化,带头实现现代化转型,也成为这一进程中必须注意的要点。

A

亮观点

成都需重视

质量与效率的国际化

“成都近年来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脚步堪称快速,财富全球论坛的成功举办、新机场的打造、蓉欧快铁的开行都是其在国际化道路上的一个个闪亮节点,但在这一系列的良好基础之上,我们还应看到成都与国际上很多成熟的大都市的差距,质量与效率的国际化,将成为成都打造国际化城市过程中必须重视之处。”李后强认为,所谓质量与效率的国际化,“简单地说,就是在质量与效率方面必须与国际标准接轨,否则就是伪国际化或假国际化。”李后强表示,在产品上,不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产品,成都都要尽量与国际质量标准对接,如欧洲标准、美国标准或日本标准等,在效率上,不论是行政、生产还是生活,都要与国际惯例或有益方式接轨,如简政放权、改革体制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文化品位的生活等,“提高质量与效率,不仅是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之义。”

B

谈问题

产品的精准、规范、标准性仍有差距

李后强告诉记者,就全国而言,我们的工业产品不乏低端与无效的部分,使得很多市民的更高一层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部分产品则产能过剩,库存大,“农产品上也有残留农药、重金属等相关问题,没有标准化。”具体到成都来看,包括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在内,其精准性、规范性、标准性意识仍有差距,没有很好跟上消费者心理预期和精神发展需求,“存在慢一拍、低一级、旧一层、粗一档的问题。”在城市建设上,地下管网、空气污染、服务规范等方面也有待改善,“作为四川的主要名片,川菜、川酒、川茶等也没有精准量化,无法像西餐、肯德基一样在国外进行整合推广,这些也应该成为成都国际化的发力方向。”

质量之外,在效率方面,李后强也认为在不少地方存在着“慢动作、差不多、下次办”等问题。在李后强看来,成都虽然是以“慢生活”著称,但这一理念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却不能因此代入生产和工作。李后强表示,在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生态建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成都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国际机构、国际规则等方面,也与巴黎、东京等世界著名大都市有着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点在体制机制、规则透明、文化观念等方面更加提速增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着创新驱动、效率驱动的转变。”

C

提建议

历史机遇当前

多方面发力加快国际化进程

李后强对于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打造有着相当信心。他说,在国际化方面,成都自古以来都有着很好的历史基础,“早在汉代,成都就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与印度贸易。在公元初,就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当时也仅次于长安。”而今,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政府也在大力推进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成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助力。

李后强认为,中国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使得四川成为开放前沿,对于成都,亦是难得的机遇。李后强称,“‘一带一路’战略极大地改变了四川发展的地理区位劣势——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从边远地区成为亚欧大陆发展的前沿。”他表示,此举既为成都经济的外向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也为未来发展增添了强大动能。他认为,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下,“一带一路”建设必然要求沿线各国建立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作为倡议者和引领者,中国必将加快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成都也可以利用该机遇加大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发挥众多产业与企业的优势。”

在新的起点与历史机遇之上,未来五年时间,成都“等不得、慢不得、错不得。”李后强表示,目前,成都已提出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城市工作总体要求,高标准推进城市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必将成为成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助推。

李后强认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经济、文化等方面整体发展。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成都市要在增强经济实力、壮大现代服务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及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

李后强表示,应突出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旅游业等拳头产业。金融业上,应吸引国外金融机构进驻成都,合力构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推进建立全方位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推动银政合作向纵深发展,努力为金融机构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良的金融环境。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鼓励融资租赁公司扩大设备进出口租赁业务,支持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支持重要原材料和关键技术设备的出口。

“在现代物流交通网络建设层面,成都已提出将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推动市域轨道交通加密成网、谋划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铁路港,比如青白江蓉欧快铁。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李家岩水库,以及积极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李后强说,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开展,也将为成都的进一步开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服务上,李后强认为,应着力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中心,加快推进信息通道建设,建设西部云计算服务中心,建设电子商务国际营销网络,并申报开展国际跨境转接宽带型业务,启动互联网区域国际出口局建设项目。 以高新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成都软件园、信息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

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总部聚集中心,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主攻与港澳台等地区和南亚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重点在生物医药、新型装备制造等领域引进知名跨国企业集团,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加快服务业开放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同时扩大与东南亚国际农业开发合作,推进外向型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产品定价话语权。

而在旅游方面,李后强则认为,成都应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文化中心和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智慧旅游’,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打造世界知名的旅游品牌。”本报记者 马玉宝

人物名片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中共十五大代表。现兼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1992年获“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甲类),1993年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13年曾任美国《财富》全球论坛咨询专家。

原标题:抓住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