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旅居欧洲大熊猫 生三个娃后成功“圆房”(图)

2016-03-29 07:54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张黎   责任编辑: 马兰

旅居奥地利的大熊猫。(资料图片)

——首例旅居欧洲大熊猫实现自然交配的背后

“除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那对,这应该是海外第二对完成自然交配的大熊猫,也是旅居欧洲的首例。”3月24日下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很兴奋:就在前一天,旅居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的“阳阳”和“龙徽”顺利“圆房”。至此,旅居欧洲13年,雌性大熊猫“阳阳”和雄性大熊猫“龙徽”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夫妻”,此前,它们通过人工受孕已陆续繁育了三个后代,最大的孩子“福龙”已经9岁。

春季,是大熊猫繁殖的高峰期,然而入春以来,四川专家先后远赴比利时、重庆,为大熊猫的繁殖“操碎了心”。大熊猫自然繁殖,有那么难吗?

现象:

旅居大熊猫约七成靠人工繁育后代

靠人工受孕成为母亲的旅居大熊猫有多少?

今年2月初,旅居在比利时天堂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好好”进入发情期,无奈的是,一同前往比利时的雄性大熊猫“星徽”不解风情。在用尽各种办法无果后,比利时方面遂向四川发出求助。在当地时间2月10日当天,四川专家帮助“好好”完成受孕。

这并不是孤例。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四川旅居在国外的12对大熊猫中,仅有4对实现过自然交配并繁育后代,其余的均依赖人工辅助手段,占比约7成。

李德生说,他第一次出国帮助旅居大熊猫繁育后代,是1999年。当时,旅居在美国华盛顿动物园的“白石”和“白云”互相“不感冒”,美方用尽了办法,也难以使两只大熊猫完成交配,“我们去了以后发现自然繁殖条件不成熟,只好人工授精了。”也正是从那以后,“出国送子”成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们春季的必备科目之一。由于资料缺失,目前尚无法准确统计四川专家已帮助旅居的大熊猫夫妇们繁殖了多少后代。

析因:

眼缘、气候、时机缺一不可

自然繁殖的先决条件,是进入发情期的两只性别不同的大熊猫“互有好感”。

然而,目前的惯例是,旅居大熊猫在出国时,不过两岁左右,且在此前,两只大熊猫一般隔离饲养。李德生解释,“一岁半以前要跟着母亲吃奶,长大一点,又要防止它们打架之类的被误伤,所以很少会有两只直接饲养在一起的。”这样,成对旅居的大熊猫们很容易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除了“看不对眼”,阻碍大熊猫自然繁殖的另一个因素是:环境。目前,旅居海外的大熊猫除部分在东南亚外,大多数在纬度较高的欧美地区,“特别是多数在北半球寒温带。”

省林科院相关专家介绍,欧洲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进入春季较迟,大熊猫发情少见且进度慢,往往会错失最佳交配时机。换句话说,即便是两只大熊猫相互看得上,也很难保持同步。”

经科研发现,大熊猫发情期一般跨度为2至3周,最佳交配时间(受孕率较高时段)只有短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即便是在四川,为了不耽误时间、也为了提高大熊猫受孕率,只能人工繁殖。李德生说,在四川圈养大熊猫中人工受孕的比例,也占到了50%左右。

本报记者 王成栋

原标题:已生三个娃为啥才“圆房”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