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成渝”将助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2016-04-01 07:35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和重庆,成渝经济区的“双核”迎来了一次更紧密的“相拥”。3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生态共建环境共治、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开放、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发展五大方面描绘了成渝城市群未来发展蓝图。一个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在我市引起了热烈反响。昨日,记者对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在他看来,未来成渝城市群将成为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助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同时,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工业强基“硬支撑”,也将有力推进我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做强工业强基“硬支撑”

共同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成都和重庆作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两市的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将支撑和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也将推动成渝经济区成为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在谈及成渝的核心作用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务院日前批复的《规划》就是从国家战略上要求以成渝为“引擎”拉动整个城市群紧密协作,契合互动,共同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

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根本的支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需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强基”的硬支撑作用。《规划》中也鲜明地提出了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林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随着《规划》的出台、细化,将对成渝城市群的产业发展有科学系统合理的分工布局。”相关负责人说,成都目前已有电子信息、汽车、机械、食品4个千亿产业集群,正大力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3+N”工业园区布局,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在对未来五年的规划中,我市更是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向“成都智造”转型,以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

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取得新进展

“当然,《规划》的一个重要着眼点还在于探索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和重庆都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家也是首次设立。而以成都为核心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在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也是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接下来,我市还将按照相关要求部署,在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建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区上下功夫,同时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力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实现新突破。”相关负责人说道。

“成都是‘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纽带。”关于成都的这一定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实现建设国家门户城市、国家内陆开放高地将是成都最为鲜明的目标。“《规划》中对成渝城市群进一步扩大开放有明确的要求,而成都由来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在前列。”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成都正加强对外大通道建设,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启动建设。同时,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规划建设“蓉欧+”陆港产业园,这都是成都加快打造国际口岸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的步伐。“而随着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法生态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德创新产业园、中古生物产业园等国际产业园区的加快建设,我市的国际合作平台也将更大,‘国际范儿’也更足。”相关负责人说道。

产业发展

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

制造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引擎。随着成渝城市群建设步伐加快,基于我市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分层推进产业梯次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做强城市主支撑。

在发展路径上,我市将加快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战略引擎作用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走“支柱有力、更替有序、多元支撑”的大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大园区承载大产业,走“极核带动、产城融合、多点支撑”的大园区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以应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转变,走“高端引领、技术先进、智能高效”的大智造发展之路。以制造业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在制造业全领域的渗透,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走“两化融合、产业联动、业态高端”的大融合发展之路。坚持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促进成都制造业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等国际、国内产业循环体系,走“面向全球、高端嵌入、开放合作”的大循环发展之路。

畅通交通

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

全面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

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中外产业和创新合作平台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公路网络,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对此,市交委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成都将大力推进机场、铁路、公路、场站及交通信息化建设,完成投资2300亿元以上。至202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枢纽,初步建成内畅外通、辐射区域、联通世界的国际内陆型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内外畅达、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该负责人表示,成都要通过公路、铁路、航空三张网全面建成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首先,要打造国际枢纽空港城市,完成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形成“一市两场”航空枢纽双节点格局,稳固航空第四城地位,争创航空第三城。其次,要打造高铁枢纽城市,至2020年全市铁路总里程达到800公里以上,全面实现成都至重庆等周边城市1小时快铁交通圈,至西安、昆明、贵阳、兰州、武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8小时快铁交通圈等。此外,成都还将打造国家区域高速公路枢纽,“十三五”期间建成新机场、成安渝、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完成成乐、成雅、成温邛、成彭、成绵、成南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确立高速公路在市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生态环保

实现成渝区域联防联控

为环境优美的“新成渝”贡献力量

日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准通过。未来,将努力打造产业优化、生活优质、环境优美的“新成渝”。

而在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5项任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实施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严格保护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建设绿色城市。”昨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环保局和重庆市环保局早在2014年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成渝两地环境保护工作。下一步我市将用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和手段,全力推进成渝两地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水域是流动的,空气也是流动的,因此区域联防联控,环境共建共治,让环境保护不再单打独斗,这本就是当下势在必行的重拳出击。”

“龙门山、龙泉山是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夯实‘两山’生态本底是建设环境优美‘新成渝’的重要一环。”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按照《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总体规划》,启动实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省市共建),拟用3-5年时间,完成10万亩的改造提升和景观景点打造工作。通过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申报建设为主要抓手,进一步做好龙门山的生态保护工作。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工业与

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黄浩森

打造工业强实力

夯实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基础

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都作为成渝城市群双核之一,其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产业引领作用凸显。同时,成都正力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序列,重塑区域核心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当前,成都已迈进 “万亿俱乐部”,要实现再跨越,需要工业强基、产业兴市的硬支撑。成都工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门类和工业体系。然而,近年来工业经济增速回落到10%-15%的区间,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实现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等考验。因此,整合区域内优势要素资源,优化工业结构,找准突破点是当务之急。

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成都未来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也是参与区域合作竞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打造工业强实力,还应结合成都实情大力推动产业多维度融合发展,如:推动制造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积极发展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推动制造业外向化发展,在充分发挥成都经济区各主要城市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避免同质化发展,并着力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成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原标题:“新成渝”将助力打造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