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途
不修公路修索道古路村“古”和“险”都还在
不修公路,是为了更好保护古路村;修建索道,则是为了更好发展古路村。
2009年到2014年,当地又投入资金,分段对骡马道进行了硬化,并在临空一侧加装了护栏。“‘5·12’和‘4·20’两次地震后,灾后重建多亏了骡马道。”骆云莲以“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举例,全村42户民房重建、56户加固维修,所需建材大多靠骡马拉上山。
“从山下到5组,每100斤50元运费,一头骡子一次拉200斤。”42岁的李其学,那时候养着5头骡子,忙的时候需要提前一周预约。“4·20”芦山地震后的头一年,他挣了5万元。而其他村民,主要靠种玉米、土豆糊口,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
但如今,李其学打算将现存的3头骡子卖掉,“在修索道了,骡子快用不上了。”
李其学说的索道,一头连着古路村“斑鸠嘴”,另一头连着马坪村“二道坪”,中间隔着800米深的老昌沟。索道建成后,人们乘索道抵达二道坪,再乘车沿公路下山。
在施工现场,施工索道正源源不断送来物资,一台挖掘机在斑鸠嘴一侧施工,这是大型机具首次出现在这片悬崖上。
索道工程估算总造价1860万元,吊箱定员为40名乘客、1名驾驶员,每小时运量为500至600人。施工方现场负责人马传文说,这是大渡河大峡谷首个集客货运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索道工程,索道为双线往复式架空索道,跨度约为750米。
“不仅能载人,也可以运货,摩托车都可以骑进去。”马传文说,预计今年10月建成投用。届时,山下到斑鸠嘴的行程,将缩短至约1小时。
可是,古路村人一直以来的梦想不是修路么?“不修公路,是为了更好保护古路村;修建索道,则是为了更好发展古路村。”骆云莲认为,古路村的特色是“古”和“险”,靠着崎岖险峻的“骡马道”、充满神秘的“悬崖上的村庄”才声名远播。
如果修了公路,古路村的险峻和神秘将不再。骆云莲说,在经过多次讨论后,村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
未来
发展乡村旅游,投入上亿元打造
路欠下的“债”用索道还回来
村民们观念的转变,与自身的体会有关。骡马道建成后,古路村逐渐被外界熟知,村里“天边小学”的命运,更是引发亿万网友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古路村。”骆云莲说,前几天的清明小长假,便有两三千人造访。
古路村3组是全村最大的聚居点,村委活动室和以前“天边小学”的校舍都在这里。一栋民房的墙壁上刷了一面黑板,上面写着“小卖部、住宿、餐饮、向导”等经营内容,还有“天上古路村,风光在险峰”的宣传标语。
“小长假3天,营业额有5000多元。”房屋的主人、47岁的甘绍芝说,搞旅游接待纯属偶然,当时有游客主动上门,问能不能做饭给他们吃,“我给他们做了,他们给我钱,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这两年,甘绍芝接待过的客人以成都、乐山、雅安周边居多,也有浙江、江苏的外省客人,甚至还接待过一名老外。“越原生态的东西,他们越喜欢。”甘绍芝说,土鸡、腊肉、核桃、花椒、土豆无一不畅销,现在自家的东西不够,她就从邻居家收购。
供不应求的局面,也带动了核桃、花椒等当地特产的种植。村里10多株上百年的老梨树,也得到了更好的照料,正开出满树繁花,“以前梨子烂在树下,现在能卖成钱,当然要管好。”
甘绍芝操心自家生意的时候,骆云莲则在操心全村的发展。“今明两年,将有上亿元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风貌塑造、文化挖掘都会有大的提升。”骆云莲也把这些规划告诉乡亲们,“因为路欠下的债,全部会通过索道还回来。”
通过乡亲们之口,一些离开古路村的人也知道了家乡的蓝图。
4月7日,38岁的万才福出现在骡马道上,这是他19年前离开古路村后,第一次踏上那片悬崖。
“我准备回来养羊子。”万才福说,这次回来的心情,和他19岁要出去时一样激动。
华西都市报记者 丁伟 杨涛 摄影报道
原标题:索道连接“悬崖上的村庄悬崖上的村庄” 锁住古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