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汉源“悬崖上的村庄” 修索道连接古路乡愁

2016-04-11 06:53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4月7日,四川省汉源县古路村斑鸠嘴,索道将在这里修建,直达对面山头通公路的地方。

物资就是通过施工索道源源不断地运来。

 

尽管加了护栏,“骡马道”依然艰险。

在中国西南盆地边缘的大渡河,几百米的峡谷绝壁之上,生活着300多位村民。

2004年,当地人终于在石壁上凿出“天梯”,打通唯一与外界交流的通道——一条长约3公里、垂直高度近1000米、宽度不足1米的“骡马道”。

这个村庄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名字叫古路村。

4月6日,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很久没下的雨天亮后便停了。村支书骆云莲从山下家中出发,沿着峭壁上凿出的骡马道,上山去看索道建设进展。

3个小时后,她出现在了半山腰,一小片村落在她眼前次第展开,这便是古路村其中一处聚居点,这两年已经以“悬崖上的村庄”之名广为人知。

这处聚居点的旁边,索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0月左右能建成投运。届时,古路村400多年“行路难”的历史就将结束。

“其实,最初大家盼望的是修公路。”骆云莲说,大家现在也逐渐意识到,或许索道更能“锁”住古路村的古老与未来。

悬崖上的村庄上山走了5小时

4月6日,“4·20”芦山地震3周年前夕,华西都市报记者随骆云莲一起上了山。

作为雅安市唯一不通公路的行政村,古路村的区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偏远。村子下边,省道306线刚改造不久,平整的柏油路上车来车往,与路边的大渡河共同欢唱,不时传来“呜”一声长鸣,那是有列车驶过成昆铁路长河坝车站。

只有站在上山的路口,才能体会到“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真切。这里地处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四川大渡河峡谷腹地,河的两侧俱是千米高的悬崖绝壁,古路村便在其中一处悬崖之上。

抬头往上,有一条“Z”字形的路,挂在近处的绝壁之上。

这条路,被当地人称为“骡马道”,沿途随处可见骡马粪便。尽管路面经过硬化,临空一侧安了护栏,但因为窄的地方不足1米,陡的地方超过60度,走起来依然提心吊胆。

沿绝壁向上,眼前没有更多风景,路的尽头还是路,山的旁边还是山。

攀登了约1个小时,出现一块山间平地,居住着10余户人家。“这里是6组。”骆云莲说,这里原本没这么多人,在“4·20”灾后重建中,山上有人需要异地重建,便搬到这里修了新房,“上山1小时,下山40分钟,是全村最近的地方了。”

走到这里并不轻松,所有人都已汗流浃背。“到最远的组才走了五分之一。”骆云莲一指山下,黑色的柏油路、清澈的河水果然近在咫尺。

如她所说,直到5个小时后,才抵达最远的古路村5组“马鞍山”。沿途,经过了2组“斑鸠嘴”、3组“啯噜岩”、4组“岗岗上”。硬化过的骡马道仅通到2组,剩下的便是土路,尽管地势稍缓,但因为没了护栏,反不如之前好走。

一路上手机信号不太好,时常会丢失重新寻找。刚出发时,定位显示为汉源,中途有时显示为甘洛,后来有时则显示为金口河。骆云莲解释说,因为古路村位于雅安市、凉山州、乐山市交界处,被不同区域网络信号覆盖,“同村人打电话,长话加漫游是常事。”

400年古村落悬崖之巅守望故土

天色渐晚,山上的风越发大起来。5组组长兰绍成家的堂屋里,大家围着火炉坐了一圈,开始拉起了家常。听说骆云莲来了,旁边70岁的庆德斌老人也赶了过来。庆德斌是对古路村历史最了解的人,大家便请他讲讲往事。

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庆德斌几乎没上过学,但讲起村子的历史,两条长眉顿时飞扬。“你们晓得不?我们古路村有400多年的历史。”庆德斌顿了一顿,端起油茶喝了一口,目光从每个人脸上挨个扫过,然后将毕生搜集的口口相传娓娓道出。

相传,古路村并无人烟。大约400多年前,甘洛县田坝镇有姓“日比”的彝族家族,与当地杨、马两大彝族家族争夺房产和土地,大打出手后仅剩下男丁6人。其中,有两人翻过大山、蹚过大渡河,爬上了一山一河之隔的这片悬崖。

“可能是因此地险要、易守难攻,而且可以守望故土,他们在此定居下来。”老人说,这片悬崖那时还没有名字,山上不时有石头滚落,发出“啯噜”的声音,便被起名叫“啯噜岩”,这也是后来古路村名字的由来。

如今,古路村共有133户、436人。“常住人口有300多人,98%以上是彝族。”骆云莲说,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大家已经和汉族区别不大。

旧事村子不通公路 出去不想再回来

或许在定居悬崖时,古路村的祖先们是为挡住对头。但恩怨过后,这面绝壁更挡住了自己。

“因为路不好走,很多人出去就不想再回来。”说到这里,庆德斌兴高采烈的神情顿时黯淡下来。接下来他便不再言语,闷头抽起了叶子烟。

“根本没有路。”兰绍成听老人们说,那时只好砍扁担藤相连,然后在中间夹上木棍,做成简易木梯铺下悬崖,“爬一个单边,需要半天时间。”

还有些人,爬上木梯就再没回家。“山上风大,木梯很不牢靠,有不少人滚下山摔死。”兰绍成说,大家找到他们的遗体,下葬后照旧爬上爬下,因为此外别无选择。大家下山后,去金口河的永胜乡赶集,买一次盐巴来回需要3天。

1962年,铁道兵在建设成昆铁路时,见村民出行十分困难,帮忙将木梯换成了铁梯。“稳固了很多,但还是危险。”

“修路,是古路村人一直的梦想。”骆云莲提高声音接过话头。2002年到2004年,在汉源县政府的组织下,全体古路村人投工投劳,在绝壁上凿一条小道。至此,骡马可以通行,故称为“骡马道”,有了这条真正意义上的路,古路村也终于名副其实。

自此,村里一些一辈子没下过山的人,得以走下悬崖去见了世面。而外界的人也开始进入古路村,他们问村里的孩子:“现在有路了,你们想去哪里?”许多孩子说:“想到山下看火车。”因为此前,他们尽管常听到声音,却从未亲眼见过火车。

原标题:索道连接“悬崖上的村庄悬崖上的村庄” 锁住古路乡愁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