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经济日报:成都探索 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2016-04-13 07:43   来源: 成都日报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史建婷

万里长江在四川留下了最长的足迹。四川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面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题目,四川将交上怎样的答卷?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夕,《经济日报》采访组来到四川,在成都、雅安、宜宾和泸州等地进行调研。记者看到,四川全省上下正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措施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发展,坚决守护长江上游的碧水青山——

成都市将依托现有水系,建设多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让市民享受山地、森林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成都市所处的成都平原,是四川平原的“盆底儿”。初次去成都的旅游者,一般都会去城西参观坐落在岷江上的都江堰。作为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庶。

都江堰所标示的古代水生态文明的高度,为今天成都正在探索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位于成都市市区南部天府新城的锦城湖由4个湖区构成,湖面面积上千亩。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荷叶轻摆。正是周六的上午,在湖区周围有放风筝的孩子,有散步的老人,还有不少跑步的年轻人。市民周维放慢了脚步,边挥手边对记者说:“沿着湖跑步,真是享受!跑完都不舍得走。”

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局长王普德介绍,锦城湖上游的肖家河、楠杆堰及清水河,都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他们还尝试利用高效过滤和强化除磷等新技术净化水质,引入适合湖区生长的生物,同时适当增加水的流动性,让锦城湖成为具备自我净化功能的一湖清水。

锦城湖是成都市正在打造的“六湖八湿地”环城生态区的开篇之作。据介绍,未来成都市将依托江安河、清水河、府河等现有水系,建设多个这样的“有生命的生态系统”。

2013年,成都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成都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成效显著。成都市2014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是国内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据成都市环保局副巡视员陶宏志介绍,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已达96.4%,郊区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7%,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9%。

“总体而言,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曾明友坦言。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成都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做到统一标准、全域推进、全面覆盖;成都正在实行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也颇具特色。

“市里设立了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就是谁污染、谁受罚。但我们还从来没有扣过一分钱。”成都蒲江县环保局工作人员颇为自豪地说。蒲江县境内的蒲江河、临溪河沿山脚河谷流向岷江,多年的精心呵护,使地表水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

(原载《经济日报》2016年4月12日第04版,有删节)

原标题:成都探索 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