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拟打造三大产业走廊示意图 制图 高翔
成渝正编制产业专项规划,汽车和电子产业将是规划重点
成渝城市群竞争
“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李勇边刷手机新闻,边告诉身边的朋友,喜形于色。
作为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主任,过去几年间,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成都与重庆的经济形势、产业发展等问题,是出了名的“成渝通”。
该国家级规划通过前,李勇在过去一年中曾数次来成都,与这里的专家学者开展调研、讨论,试图将最精准的报告交至决策者手中。
1997年,川渝分家。此后,成都与重庆这两个西部“巨人”,迈开了竞争与追赶的脚步。尤其在产业上,这种互相较劲的力量,甚至让人闻到了一丝“火药味”。
随着成渝两地经济升级,双城一体化的规划落地,这对西部“双子星”开始谋求合作,希望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领衔的中国经济格局中分一杯羹。
彼此不服输的两兄弟,在经过19年的竞合后,终于坐到了同一条板凳上。
相距340公里
两座“超级城市”的产业拼抢
从成都东站出发,只需 1小时28分钟,就可抵达340公里外的重庆北站。自成渝高铁通车以来,成都与重庆两地的时空距离再次缩短。
刘伟是这条轨道上的常客。作为成都某区县商务局的干部,他时常要前往重庆和企业对接,邀请对方来成都投资。
事实上,这两座国内生产总值均破万亿的城市,在过去19年中,一直存在产业拼抢现象。“广州与深圳也很近,但它们在产业布局上有所区分,广州主要发展外贸、制造业,深圳则是创新中心。”一位重庆媒体从业者直言,成渝间产业拼抢的根本原因,是产业同质化导致的结果。
华西都市报记者梳理发现,成都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汽车、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等。而重庆的支柱产业同样为汽车、装备制造业、天然气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行业。
以电子信息行业为例,成都和重庆均将该产业列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英特尔来成都,惠普则将工厂建在了重庆;富士康在成都生产平板电脑,在重庆主推手机业务。不仅如此,成渝都开通了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以满足IT产品的运输要求。
除了电子信息,汽车也是两地拼抢的产业之一。在重庆新鲜出炉的“十三五”规划中,汽车产业被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形成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汽车产销达到300万台,产值突破4700亿元,稳坐国内汽车市场头把交椅。
和重庆一样,成都近年来也在打造汽车经济。位于龙泉驿的成都经开区,目前已吸引了沃尔沃、大众、吉利、神龙等10多家汽车工厂,每60秒,一辆崭新的汽车就能从这里下线。去年,成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跻身全国前十。
从电子信息、汽车,再到航空、石化,成都与重庆的竞争无处不在。对此,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赵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渝之争说到底是“老大之争”。由于目前两地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与其相互竞争,不如在竞争中合作。
成渝城市群合作
共建合作示范园
重庆汽摩产业零部件“广安造”
在很多人眼中,成渝这两座城市实际上极具互补性。
李勇告诉记者,成渝两地竞争在短时间内肯定会存在,但从产业结构来看,双方更多的是互补。比如,成都的优势在于金融、商贸、电子、旅游,而重庆的优势是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汽车摩托车产业,两地完全有条件协同发展。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两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第四极正在拔地而起。如何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中分一杯羹,成为成都与重庆的新命题。
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这一方案的落地,为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蓝本,也让这两个西部“巨人”看到了另一种合作模式。
“空气里都有重庆的味道。”说这话的人名叫沈国钊,是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的主任。2013年6月,这个紧临重庆渝北区的工业园启动建设,短短3年时间,已吸引37家企业入驻,其中有35户来自重庆。
行走在园区的土地上,沈国钊春风满面。在他看来,高滩首要的优势就在于区位。前几年有不少需搬迁和扩张的重庆企业瞄准这里。因为在重庆两江新区周围50公里范围内,这是一块最好的未开发的宝地。
陈先伟是示范园中一家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技术工。每天,他和同事们生产出的汽车内饰零部件,会被运输至20分钟车程外两江新区的工厂。虽然只是重庆汽车下游产业链上的一名流水线工人,但他仍觉得,每一辆出厂的新车,也凝聚着自己的汗水。
没有念过几年书,陈先伟并不太懂成渝城市群的概念。但他知道,正是因为重庆的汽车产业,他才拥有了一份在同村人眼中,看上去还不错的工作。
在广安,像陈先伟这样的工人还有很多。他们是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链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也正是因为这些“螺丝钉”,广安才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中走在了前列。
成渝城市群规划
三大产业走廊显现
成渝打造全国影响力产业集群
摊开四川与重庆的版图可以看出,成渝经济区内有两座特大型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座,是西部密度最高的城镇密集区,也是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
多年前,成都市相关领导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成渝经济区的命运决定西部的命运,西部的命运紧系中国的现代化。
成渝两城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建设合作示范园只是第一步。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成都和重庆的产业经贸产业合作,已经迈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最近3年,渝企入川实际投资4799亿元,占四川引资总量的19%。重钢集团四川西昌太和铁矿及综合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化医集团已在川建立3家公司,与泸天化正在商谈煤制甲醇合作项目。同期,川企入渝实际投资3088亿元,占重庆市引进内资总量16%,列各省市第二位。投资领域涉及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业产业化、房地产、商贸物流等多方面。
对此,有专家指出,虽然经贸数据整体较好,但成渝间真正坐实一体化,还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功能转化和空间形态的变化,打破城市间的行政壁垒。
2014年,成都和重庆开始做出尝试。那年7月14日,重庆海关和成都海关建立区域通关合作机制。在外界看来,这是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一个重要信号。机制建立后,企业可节约至少1个工作日的通关物流时间,每标箱货物可节约省内物流成本500-1000元。
去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这是继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以来,两地签署的又一个重要合作文件。
《备忘录》中提及的产业合作,是成渝城市群一体化的重点。记者了解到,成都和重庆将发挥两地特色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合力打造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其中,首次提出将联手规划都市消费品、石油天然气化工、特色资源加工三大产业走廊。
成渝城市群展望
编制产业专项规划
主要围绕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
从区域间产业的激烈竞争,到川渝高层互动频频,成都与重庆两地在经过多年各自发展后,已经尝到了“抱团取暖”的甜头。
“没错,作为西部城市,只有利用各自优势,才能获得与中部城市群竞争的足够资本。”在李勇看来,成渝间的产业同质化竞争并不具备长期的可延续性。未来,两城应在产业协作中推进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首先是汽车产业。他告诉记者,成渝间的汽车产业有可能构建起全国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其中,重庆要发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全的优势,积极成为川渝两地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商,在环重庆城市群的四川部分地市建立汽车零部件工厂,打造形成全国一流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体系。
而成都,则要利用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提升汽车研发创新能力,在汽车产业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成为川渝汽车产业链中研发的重要一环。
除了汽车,李勇还把目光投向了电子信息产业。他说,成渝若想让电子信息产业更上一层楼,除巩固传统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设备终端产品在全世界的市场地位外,还要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提升核心竞争力。
虽然目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更多内容暂未披露,但李勇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忙碌起来。“最近,我们在和四川一起编制产业专项规划,汽车和电子产业将是规划的重点。”他说,该规划或为成渝间产业趋同现象指出一条明路。
呼吁
建部省联席机制
安排重大项目布局
新生儿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成渝城市群也是如此。李勇认为,国务院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只是开始,接下来国家应建立部省联席机制,让成渝城市群这个“新生儿”健康茁壮成长。
在他看来,成渝两地斗则伤、合则利,若建立起部省联席机制,则让两地的合作有了第三方参与。“比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携各司司长列席每月会议,安排重大项目布局,这样既公平,双方也不会‘打架’。”
同时,李勇还建议,成都和重庆要明确规划打造的重点区域:北线,以四川遂宁、广安和重庆潼南作为成渝产业协作的重点城市;南线,以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永川作为成渝产业协作的重点城市,共同围绕汽摩整合制造、智能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环保等产业,打造成渝经济区产业协作示范区。
此外,示范区建立后,还要逐步实现统一招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按一定比例分享产出收益,鼓励两地企业入园发展。
声音
产业若要一体化
需理清“产业清单”
在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看来,相较于成渝生活一体化,产业一体化是最难的。虽然成渝两地的产业有很强的互补性,但产业一体化涉及到地方利益,会遇到较大的阻力。因此,成渝的产业一体化,需要靠一体化的市场来推动。
首先是物流融合,提升港口联运能力。从乐山、宜宾、泸州到重庆,打通这条黄金水道。邓玲说,交通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包括陆路、航空、水运等。虽然现在这条水道从物理上联通了,但仍然存在市场壁垒。四川大量货物本可以直接从泸州走水运,但商家往往舍近求远,用陆运的方式先将货物运到重庆,再从重庆的港口下水。
究其原因,邓玲认为,重庆的港口有更多补贴和优惠,因此商家愿意多走一截路,以节省经济成本,这导致了泸州等四川港口的运能过剩。不一样的价格和政策不利于物流一体化。依托交通和物流会发展很多产业,只要物流融合,就能盘活这些产业。
其次是传统产业的升级优化,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邓玲说,重庆与自贡、宜宾、内江、泸州等地距离很近,具有很强的产业互补性。成渝两地要在产业链的调整上下功夫。首要工作是先理清一个适合双方融合的产业清单,这些产业可以兼并、重组,或者组建产业联盟,加大产业的创新力度。
“以前成渝提产业融合时,概念太宽泛了,没有具体落实到哪个产业,缺少怎么融合的细节。”邓玲说,在理出产业清单后,成渝双方应以具体的产业为抓手,坐下来细细商讨融合的细节。
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刘秋凤
原标题:西部“双子星”将构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