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生园林” 共享绿色资源
为了让人们充分享受城市园林带来的好生态,各地为市民重点打造“民生园林”,绿色资源人人共享。
在成都,市里重点打造、全年免费开放的锦城湖和白鹭湾湿地,已经被市民看做是自家的“后花园”。
正在锦城湖跑步的市民王丹说:“身心愉悦,很高兴地跑。”
还有市民说:“看来政府是下了工夫的,是弄得比较好的,很人性化,这点我们很赞赏。”
这样的变化缘自成都市的“环城生态区”建设,成都市依托六个湖泊水库,建起了一条具备水资源调蓄、休闲运动、文化景观、城市应急避难等五大功能的环城绿色链条。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屈军表示:“环城生态区既要解决水生态环境的整治,也为我们广大的市民提供了一个休憩场所。”
现在,环城生态区实现了“城区五百米见绿,一千米见水”的城市生态目标。
(据央视《新闻联播》系列策划《春季美丽生态》4月21日报道)
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了成都生态文明建设,做了题为《打造“民生园林” 共享绿色资源》的报道。节目播出后,市民纷纷点赞,认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了“获得感”和“幸福感”,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绿色福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加强环城生态区建设、“两山”屏障、河湖水系、城市绿地保护建设,让成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宜人。良好的生态,给市民带来更多绿色福利和生态福祉的同时,也让成都真正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八十五公里环城绿廊”
环城生态区就像自家“后花园”
“每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到白鹭湾湿地玩,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绿树清水。”对于家住锦江城市花园的刘先生来说,周末去白鹭湾已成为生活中的习惯。他告诉记者,没事和家人来白鹭湾逛逛,感受鸟鸣鱼游,十分惬意。
和刘先生有着同样感受的市民不在少数。2012年,我市启动环城生态区建设,一座座小型水库和湿地的开放,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不少市民都有一种生活在花园门口的感觉。
作为成都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环城生态区湖泊水系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其余项目将于2020年全面竣工。届时,将建成绿道240公里,基本形成环城85公里长、400米宽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成为一道重要生态屏障,为中心城区装上“天然绿肺”,戴上“翡翠项链”,“八十五公里环城绿廊”也将给子孙后代留下受用无穷的福祉。
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将不仅仅停留在诗句和歌谣里,不久的将来,当你开车通过绕城高速时,这样的景象便将成为现实。
“成都蓝”占领朋友圈
“窗含西岭千秋雪”展现在眼前
4月14日早起的市民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因为这天,在成都市区放眼望去又看见了巍巍雪山!当日,向西眺望,缕缕阳光温暖地洒在雪山上的景色,清晰可见,杜甫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眼前,让不少网友感叹“太漂亮了,在城里居然也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简直像海市蜃楼一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有蓝天白云陪伴的这一整天,也频频被晒在市民们的微博、朋友圈中。这天,成都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值在40左右,空气质量为一级,优等。
实际上,近日来,成都的空气质量都以优良为主,蓝天白云经常“光顾”,灿烂的阳光也给力“随行”,隔三差五便会被“成都蓝”占领朋友圈——网友“柠檬小婷”在朋友圈晒出六张蓝天白云配绿植的照片,并配上“今日成都美爆了”的文字;“好的天气总是让人更加的愉悦,感谢美丽的天空,在新的一周毫不吝啬的洒下你的阳光。”网友“远东”不禁感叹:“蓝天白云、大自然才是最好的PS软件。”
今年以来,“成都蓝”被不断刷屏,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截至4月20日,我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63天,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PM2.5分别下降14.2%、18.0%,达标天数增加15天,达标天数比例上升13.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这样的改善近年来也是持续显现。以去年为例,我市空气质量PM10、PM2.5年均浓度相比较于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基准年的2013年下降了28%、34%,提前完成了“大气十条”提出的到2017年PM10、PM2.5的改善目标,下降幅度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重污染天气明显减少。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环境质量的改善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治理的成效要让群众看得见、有体会、能受益,下一步,我市将用更严格的环保措施,深入实施大气和水污染治理,让成都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高效利用环境用水
让成都水景更美丽水韵更悠长
“自2013年成都市被列入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全市进一步完善了市域范围河流水量配置格局,科学制订水量分配方案,优化中心城区环境用水调配机制,打通中心城区环境用水通道,启动中心城区重点河道环境用水通道建设,确保环境用水高效利用,改善城市水景观。”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成都水环境治理的“行动路径”立即跃然眼前。
未来我市的水景观将如何布局?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成都市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水系特点,构建“一环”“两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区域生态景观格局,连通生态用地,保障生态安全。近期重点开展锦江天府新区段生态带建设、清水河滨河绿地建设、湔江石化段河道生态修复与滨水景观整治。
根据《成都市水生态系统2025规划》,未来,中心城区将通过锦江城区段水环境提升工程实现梯级蓄水,增加滨水空间,改善河岸景观,推进天府公园一期项目和兴隆湖滨水景观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六库八区”景观环境建设,构建一流的城市景观环境,实现城市水系更加完善,水景更加美丽,水韵更加悠长。
出门赏花将成现实
十年重现“花重锦官城”景象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向大家展示了历史上繁花似锦的成都。在当下,这样的美景市民同样可期可待,5—10年,成都将再现“花重锦官城”盛景,成都市民走出家门便可感受到如诗美景。
“据初步测算,目前城区花卉彩叶植物材料的覆盖率已占到城市绿地面积的10—15%。”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接下来的五年规划中,我市将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推进中心城区“增花添彩”重点项目,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20%以上。接下来的十年规划,我市将通过重点推进和常态建设相结合,将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提升至30%以上。“实现5年初现‘花重锦官城’,10年重现‘花重锦官城’的景象。” 同时,我市还将继续推动城市立体绿化和郊区市县新增绿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加快推进“两山环抱”生态屏障建设,按照《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总体规划》,启动实施龙泉山脉生态提升工程,拟用3—5年时间,完成10万亩的改造提升和景观景点打造工作。届时,将新增森林面积10.06万亩,提质森林面积3.3万亩,龙泉山脉森林覆盖率将提升8.75%,由现在的51.04%提高到59.79%。
本报记者 王琳黎 李凌翌 胡清 实习记者 缪梦羽
原标题:天蓝水清地绿 成都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