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34岁博导彭影杰 捧回欧洲天文学会奖的四川人(2)

2016-04-28 07:01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唐欢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报国

放弃高薪毅然回国“为了陪伴父母,也为了向祖国科研贡献力量”

2015年10月,彭影杰婉拒各方挽留,回国到北京大学任职。

彭影杰说,出国前期,他主要靠奖学金生活。后来读博士和博士后工作期间,有了更稳定的工资收入,每年约40万元人民币。“我就想把爹妈也接来享福。”2013年,彭影杰把父母接到英国住了半年,但因为语言不通、习惯迥异,两人很不适应。父母回国后,便反过来做儿子的工作,给他讲国内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我是家中独子,自己也非常想为祖国的科研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国家也非常支持我们海外的学子回来,我就下决心回国了。”

儿子回到北京,彭树群和妻子喜出望外,立即赶到北京全家团聚,住了两个多月才回乐山。在父母的陪伴下,彭影杰也逐渐适应了新生活,“出去太久了,都不能吃辣了,回来又慢慢适应,现在去学校食堂吃饭,觉得还是回锅肉、鱼香肉丝香。”

相比生活,彭影杰在工作上适应更快。今年年初,他入选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如今,他正在筹建自己的课题组,已经招到了3名博士生,还有1名博士后即将敲定。“每天很忙,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工作。”

对话

科研路上的坚持

有理想驱动也有现实逼迫

彭影杰思维清晰、语速轻快,既有很专业的表述,也有很通俗的解读。对于多数人觉得枯燥的天文学,他说得最多的词是“有趣”,而说到一些有趣的地方,他还会自己先笑起来,就像一个腼腆的邻家大男孩。

华西都市报:34岁就成为博导,获得这么多荣誉,你是怎么走到现在的?

彭影杰:一直坚持,就到现在了啊。(笑)怎么坚持呢?既有理想的驱动,也有现实的逼迫。理想就是,你对这件事有兴趣,知道做好了能推动社会进步,并期待在取得新的突破和发现时的那份激动。现实就是,科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最残酷的商业竞争,你只有做到领域最前沿,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华西都市报: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彭影杰:经常有啊,我曾经都差点想过放弃。特别是读博士的前三年,还没有做出拿得出手的成果,那种日子非常煎熬。我联系了瑞士一家投行,都准备转行做金融了,然而本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兴趣,坚持了下去,最后终于做出了非常好的成果。搞科研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而且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停下来了,会很享受那种取得新的突破和发现所带来的喜悦。科研工作者没有真正退休的,都是退休以后还在接着搞。

华西都市报:回国发展感觉怎么样?

彭影杰:客观的说,有些方面还是有差距。但也感觉到很多可喜的变化。科研方面国家投入了巨大的经费和人力,比如今年我国将在贵州建成全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此外,像电影《星际穿越》、科幻小说《三体》和引力波,这些东西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个人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天文学上升的一个黄金时期,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人投身进来。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人/物/名/片

彭影杰

34岁,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人

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4月13日,彭影杰获得欧洲天文学会奖年度MERAC奖(促进欧洲天体物理学及宇宙学奖)观测天体物理学领域“最佳博士论文奖”,成为获得此奖项的第一名中国人。

原标题:34岁博导彭影杰:明知宇宙无限也想探个究竟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