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在脱贫路上孕育新希望
村民正怡然自得地晒太阳 南方网王瑭琳摄
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是一个位于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全村共245户563人,其中,贫困户190户525人。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骆驼湾村成了老人留守的村庄。2012年12月30日,习总书记来到阜平县考察骆驼湾村时,村里的状况让他十分挂心。
不过,通过精准扶贫,找准定位,骆驼湾村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建成百亩苹果种植基地,养殖牛、羊、鸡、猪等家畜家禽,大力发展“互联网+特产”网络销售平台等服务业,主营农副特产。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已达3000元,有48户共131人脱贫。
顾家台,是习总书记阜平之行走访的第二个村,距骆驼湾约3公里。
自精准扶贫以来,2013年底顾家台村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紧紧围绕旅游业大力发展苹果种植、食用菌种植、药材种植、手工业经济及其他特色增收产业,加快发展农家院经济,打造特色旅游乡村。
很快,顾家台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1045元增长至2014年人均纯收入3140元。
实施精准扶贫的,不止是这两个村子。
易县正把“黄土变成金” 南方网王瑭琳摄
为推进精准扶贫,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是脱贫攻坚史上的伟大创举,发展生产脱贫更是重中之重,能最大范围地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变“输血”为“造血”,也是河北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对于有着“贫困大县”称号的易县来说,“产业扶贫+合作社”模式是其一大亮点。
所谓“合作社模式”,就是让农民通过土地、资金、劳力等要素入股,成立农民合作社,实行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入社的农民可以依靠入股要素拿到流转金、分红和工资。
生活好起来了,村民很是开心。 南方网王瑭琳摄
“以前我只能靠种玉米来赚一点小钱,但是现在我用家里的4亩地和5000块钱入股,还在合作社打工,三年后就能拿分红了!”今年71岁的台底村村民陈电英(音),向记者说这话时,老人家的眼神一直明亮着。
精准扶贫,使易县在2015年成功实现了全县56800贫困人口脱贫出列。
精准扶贫,诚如河北基层,践行习总书记精准扶贫要求,河北脱贫攻坚在路上。
(记者/王瑭琳)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从河北基层看习总书记的精准扶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