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召开专题会,研究一季度经济运行及生态建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上,市发改委汇报了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和生态建设情况,市经信委汇报了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分别汇报了一季度招商引资和项目促建情况,统计、投促、商务、农业、财政、房管、金融等有关部门作了书面情况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讨论。
黄新初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统筹发展”的经济工作主基调,统筹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惠民生、防风险“六大战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呈现出经济运行企稳、发展质效提升、增长动能增强、市场预期回升等明显特征,为今年和“十三五”发展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黄新初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困难挑战,清醒看到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强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一方面,外部环境总体于我有利,从国内省内看,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大势总体趋稳,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多项政策红利叠加惠及。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红利,给我市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国务院刚刚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把成渝城市群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提出把成都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这一目标定位,极大提升我市发展层级,大幅拓展我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凸显了成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功能,将显著增强我市区域辐射力和要素吸附力,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利好。
黄新初强调,保持我市经济“稳中求进”的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经济工作有关决策部署,保持定力、砥砺攻坚,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目标任务。
一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当前,稳增长仍然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首要、紧要之务。我们对形势要有充分估计,深入落实中央、省、市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加强需求端管理,平稳驾驭好“三驾马车”,继续全力打好抗下行的“阻击战”,确保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底盘。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投资工作,紧扣项目规划、招引、落地、促建、投产等关键环节,逐一发力、环环紧扣,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为稳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扩投资,落点在于强招商。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区(市)县主要负责人,要把招商引资摆在突出位置,整合资源、用足力气、主动出击,积极用好西博会、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重大平台,大抓精细招商、展会招商、成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总量大、业态优、带动强的重大投资项目,进一步做大我市投资的项目库和“蓄水池”。扩投资,疏通管道是关键,一方面要着力激活民间投资,另一方面要着力争取国家支持。同时,还要下大力气抓好提消费、强出口工作,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大力发展本土电商,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西亚等新兴市场,努力实现消费较快增长和出口企稳回升。
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发展质效。调结构、促转型,既是我市经济发展必须迈过的重大关口,也是稳增长的治本之策。要紧紧抓住“十三五”这个调结构的重要窗口期,把转型升级作为一根鲜明主线贯穿于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园区带动、创新驱动、三产联动,加快培育更多新的千亿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层次和综合竞争力。促转型,当务之急是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强盛的根基。要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和“工业强基行动”,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大力推进“成都制造2025规划”,继续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抓紧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运用现代理念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建设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和经开区,作为我市工业发展的核心板块和龙头区域,要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和开拓精神,紧紧围绕“大制造”“大智造”“大创造”的发展定位,狠抓工业集群发展、成链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我市经济发展的三大主引擎。促转型,突破口是要大力发展新经济。积极培育新经济,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也是实现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要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现代服务业等“2025规划”,加快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突出发展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分享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四新经济”,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动能。促转型,支撑点是要大力推进“双创”活动。要坚持把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着力提升“菁蓉汇”品牌活动开展的力度、广度和效度,优化完善“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国际广场”“菁蓉小镇”等众创空间和“科创通”等服务平台,进一步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名片。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成都科学城、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环军工企业圈,大力推进校院地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充分就地转化,积极培育一批新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三要积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发展红利。供给侧改革,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也是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出路。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找准关键发力点,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开放,也是改革。要大力实施“蓉欧+”战略,加快“成都制造”“成都服务”走出去步伐;集中力量抓紧推进中韩、中德、中法等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产业合作的示范标杆;精心办好20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世界航线大会、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一系列高规格国际盛会,进一步打响国际化城市品牌。
四要尽心竭力做好服务,主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国籍概念正在大幅弱化,而是犹如在全球寻觅栖息之所的候鸟,哪里适合生存,就在哪里筑巢繁衍。地方与地方之间比的就是环境,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竞争力,服务就是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企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眼睛盯着企业看、步子围着企业转,乐当“保姆”和“管家”,积极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零障碍服务,努力帮助企业度过困难时期。要落实领导联系基层、企业和项目制度,主动深入企业、项目建设一线调查研究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行重点项目建设周期全过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要科学防范各类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认识,以“法治成都”“平安成都”建设为统揽,建立健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全力抓好反恐防暴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市大局稳定可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民生之基是关键。要认真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民生优先,统筹抓好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等各项民生事业,突出抓好“北改”攻坚、城乡扶贫开发等工作,切实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六要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提升环境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以环城生态带为龙头,整合各方面力量,狠抓市域生态系统建设和“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城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苦干实干的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使良好人居环境成为成都的鲜明优势。加强生态建设,优化格局是前提。要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以功能定位约束空间规划、开发强度、用途用量,以环城生态带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完善“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的市域生态格局,着力打造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相互协调的良好空间格局。加强生态建设,深化治理是关键。要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统筹加强水资源管理、中水回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风险防范,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扎实抓好土壤污染治理,努力让老百姓呼吸上清新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同时,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努力让成都的GDP变为成色十足的“绿色GDP”。
黄新初强调,当前,成都发展正处于爬坡上坎、滚石上山的重大关口,只有铆足了劲向前冲,才能突破重重艰难险阻,迈上新的台阶。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种意识”,振奋精神、砥砺前行,努力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要切实增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进一步发挥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首位城市”的应有作用。二要切实增强跳起摸高的“进取意识”,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奋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三要切实增强冲关夺隘的“攻坚意识”,坚决打赢稳增长、调结构等“六大战役”。四要切实增强干净干事的“廉洁意识”,始终做到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和廉政于一体。
市领导朱志宏、刘仆、吴凯、王波、谢瑞武、傅勇林、苟正礼、田蓉、刘守成、黄平、杨林兴等出席会议。
延伸阅读
一季度成都GDP同比增长7.4% 工业投资今年要上2000亿
一季度,成都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成都在“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方面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昨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讨论一季度经济运行及生态建设情况。成都将从重大项目引进促建、工业发展载体建设、“一企一策”精准帮促、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工作督查督导机制等五个方面着手,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以确保今年工业增速达到6.5%。
“成都蓝”成常态,是成都生态建设最直观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成都的PM10、PM2.5浓度均值下降19.1%、24.5%,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1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3天。同时,成都已初步呈现环中心城85公里长、400米宽的绿色生态景观空间。
原标题:稳中求进 统筹发展 确保经济始终运行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