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稿源  »  正文

春风再来 四川如何排兵布镇(2)

2016-05-17 09:49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史建婷

大思路

不靠“拍脑袋”上项目 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

翻开我省城镇化历程,在启动百镇建设行动之前的30年中,小城镇的建设至少经历了两次热潮。

第一个热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现,直至上世纪整个90年代。“那时乡镇企业发展如火如荼,从国家到省都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小镇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回忆,但由于对集聚效应理解不足,对规划理念理解不足,一拥而上,盲目发展,野蛮生长,最终导致诸多问题。

第二个热潮始于2003年。当年,我省出台意见,要求在2010年前抓好500个重点镇建设,但总体来说,虽然有目标,但是没有明确的路径,最终依然效果不佳。

新形势下,全省百镇建设行动全新出发,这次行动始终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根本,强化了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的创新,形成了西部大省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生动实践。

探索创新从规划开始。300个试点镇坚持“多规合一”,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同步推进,土地、城建、产业等单一规划不再“打架”,整合形成一套科学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体系。与此同时,我省还根据各镇产业优势、人口集聚、人居环境、空间布局等不同情况,坚持“一镇一规”,破解“千镇一面”的发展困境。“空心化”难题如何化解是小城镇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3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农业转移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业创业放在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核心位置。新都区新繁镇围绕“新繁泡菜”和家具产业做文章,实现年产值175亿元,转移农村劳动力3.1万多人;泸州二郎镇围绕一瓶酒,建起展示四川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3年来,300个镇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约63.6万。300个小镇初步形成工业园区、旅游观光、商贸物流、生态宜居、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产城相融、特色兴镇的格局加快形成。“不搞‘大包大揽’,不靠‘拍脑袋’上项目,不搞财政资金集成的‘盆景’。”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百镇建设行动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向改革要“小城镇管理活力”,向改革要“农村人口市民化”,向改革要“钱从哪里来”,目的就是要培育和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创新推出“政府+企业+银行”融资模式,最终推动连界镇新镇区——船石湖小镇建设顺利启动。新津县、大竹县通过委托或直接交办等形式,将97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花源镇和庙坝镇……一时间,改革在小城镇蔚然成风。

原标题:春风再来 四川如何排兵布镇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