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归雁经济”特征调查
音乐大师贝多芬永远不会想到,200年后,他的《田园交响曲》会在中国四川广元一个偏僻的乡村响起,而且是给鸡们听的。
6月1日一早,广元市昭化区黄龙乡红林村六组,10万只鸡在柔缓的轻音乐中共进早餐。这是当地返乡创业者朱明举创办的养鸡场,三年间带动上百户农民致富。乡情感召,归雁飞来。像朱明举一样,我省各地成千上万的在外务工人员,已经或正在返乡创业。这一曲宏大的田园交响,正在四川山川奏响。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多地调查,力图勾勒出“归雁经济”的特征,探寻如何让这一田园交响曲更科学持续奏响。
特征·动机:故乡情结和党委政府的感召
调查显示:大多数返乡创业者,都对故乡比较关心和挂念,对家乡能发展更好充满希望。同时,他们对家乡党员干部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当地政府的诚意招商和真情感召下,乐意返乡发展。
特征·规模:相对外出总体偏少
调查显示:相对于外出打工创业人群总数,全省返乡创业总体人群偏少,尚未形成高潮,虽然有部分县(市、区)建立了返乡创业园,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张规划图 打动游子心
2006年,广州花都区红谷皮具有限公司来了一群陌生人,老板邓申伟没想到,千里之外的四川老家,富顺县领导带队前来走访慰问,恳请他回乡发展。
这位富顺县兜山镇香炉村9组的小伙子,2002年外出打工,从富顺到昆明,从昆明到广州,辗转创业,14年,带出一个年销额15亿元的公司。
面对家乡亲人的诚挚邀请,和他对公司下一步的规划,2006年,他同意回家乡发展。最打动他让他下决心的是,县领导送来一张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蓝图,指给他看发展形势和优势,还有各种优惠政策,让他精神振奋。
富顺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者常年维持在30多万人,去年该县成功回引3000余人返乡创业,带动5万余人就业。谈到回来的动机,很多返乡人员说,让他们动心的,是县委县政府每年举行的集中恳谈、迎春茶话会、回乡人士座谈会、考察会等,真情感人。
以情动人,打好“故乡牌”,地方父母官放下身段,故乡情与游子心互动共鸣,故乡情有了安放之所。
金川县是阿坝州企业家返乡创业最多的一个县,去年至今,回乡发展企业落地11户,投资金额5亿元。该县以亲情、乡情、友情感召,拜会老乡、发送短信、召开恳谈会等邀约,增强了老乡的向心力。今年又有8家企业签订返乡创业项目,签约资金14.9亿元。
特征·条件:要有资源和商机
调查显示:对绝大多数返乡创业者而言,他们最看重的还是回来后,能否实现比外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当地整合一些好的资源,开发一些好的项目,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
特征·产业:主要围绕农村做产业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返乡创业的领域仍以传统的种养业和依托新农村发展服务业为主。受个人水平和资金实力影响,返乡创业涉足高端加工业、电子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小。
“干货”吸引 资源与资金对接
苍溪县黄猫乡党委书记柯雄多次到重庆、成都,希望找本乡出来创业成功的老板们返乡创业,但很多老板常常避而不见。2012年下半年的一天,好不容易打听到石材老板罗洪在成都环球中心做装饰,急匆匆赶去,对方一句“忙”再不搭理他。
“光说不行,还得带点‘干货’”,隔了一段时间,柯雄又找到了罗洪,这次,他带来了参与家乡规划设计的专家和方案,家乡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一下子说到罗洪心坎里去了,他兴趣大增,还补充了自己很有建设性的想法。如今,罗洪已在本乡投资6000余万元,种植脆桃、猕猴桃等生态农产品,深度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今年前五个月,接待游客七八千人次。
不少在外成功创业者,正是被家乡包装送来的资源、政策等各种“干货”吸引回来的。
巴中一位返乡创业人士说,我们在外打拼不易,回乡发展,当然要有好项目,好商机,要能挣钱。
广元市昭化区是我省25个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之一,累计返乡创业者达2.1万多人,带动就业6.5万多人,年产值超过10亿元。该区非常重视对当地资源的项目包装,区委书记陈正永介绍,去年,该区向返乡创业者重点推介了100多个项目,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加工、现代服务业、旅游开发、现代农业、制造加工业等七大类,都是当地资源富集具有比较优势而市场需求较好的项目。
一头有资源优势,一头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两头对接融合,才能开启返乡创业的投资盛宴。
5月26日,邻水县召开“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推进会”,推出26个经过反复论证、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项目,来自重庆、成都、广州等城市的100多名企业家,现场签约十分踊跃。
原标题:雁归来奏响四川“田园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