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所工作人员在发射现场。
我是你的眼带你穿越浩瀚的云海。”
六月,海南文昌,一个“美男子”傲然矗立。
它就是中国最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新火箭首飞、新发射场首次使用、载人航天第二阶段首次任务,诸多的“首次”把人们的目光牢牢聚焦到海南。而作为“长七”的“眼睛”——外弹道测量系统,则是由位于成都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研制,经过所有箭上安装测试工作,为“长七”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十所造”可实时测量飞行轨迹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十所”)副总工程师柴霖介绍,外弹道测量,简称外测系统,它的功能主要在于,对运载火箭起飞后全过程弹道进行精确的测距测速,判定火箭飞行轨迹是否正常。如果打个形象的比喻,它像是“长七”的眼睛,是保证“长七”发射任务成功的关键。
“外测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关重件,一直以来都是由中国电科十所负责研制。”柴霖介绍说,在技术上,十所有绝对的自信。目前保持着100%任务成功率。
具体到此次外测系统,“十所造”直接执行任务设备有16台/套,保障和试验设备15台/套,其中“主角”是安装在火箭二级箱间段的脉冲相参应答机,它就是为“长7”测量实时飞行轨迹,为指挥控制中心研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长七之眼”。
“其实这次对我们也是一个新的考验。”中国电科十所项目总师李军介绍,前所未有的运载能力、全新的海上发射环境、自主可控的新时期需求,都对本次外测系统研制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
从2010年接到研制任务开始,项目团队不断创新。通过采用新型国产高可靠性元器件,改良适应海上环境的新型工艺,加严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最终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研制的新型脉冲相参应答机,达到了元器件自主可控、低功耗、小体积、轻重量、高可靠性等一系列预定目标,并具备良好的生产性。
产品更加轻巧聪明体积减少一半
事实上,参与“长七”关重件的研制,十所从2010年就接到了任务。2014年,全部设备运抵文昌发射场,先后派出十余人次参加了设备安装、系统联调、合练等试验任务。
“与上一代脉冲应答机相比,这次的产品更加轻巧。”李军说,其中,产品体积减小50%,重量减轻40%,能够适应海南发射场高温、高湿、高盐、强台风、强雷暴、强降水的特殊使用环境。
同时,新型脉冲相参应答机更加“聪明”,具备了软件定义能力。“通过对其关键参数的软件装订,应答机可以适应包括‘长七’在内的各型火箭在不同靶场进行发射的需求。”李军说,为现场发射前准备工作,这次也采用了新技术。其中,专门为长7火箭研制了发射场测量系统射频及视频光传输设备,用于火箭射频参数和遥测视频参数的远距离传输及监测。这样,现场人员可以在指控大厅里远距离进行火箭加注的状态监测和参数判断,大大提高了工作安全性。
由于火箭设计的变化,此次视频光传输设备需要安装在活动平台上,在火箭发射时将面临剧烈的振动力学环境,这对传统静态环境下使用的地面设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特殊的应用场景,十所设计团队加强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对产品采用整体加固和关键位置灌封结合的方式,以零故障的成绩通过了各项系统级试验。
“成都造”红外电视系统 即时监控火箭运行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于6月2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这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首次发射。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两套红外电视系统作为安控设备参与长征七号火箭的首次发射。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套设备可即时监控运载火箭轨迹是否在安全通道以内。考虑到,海南发射场气候潮湿多变,全年降水量很大,该安控系统经过淋雨试验,防水性能优良,可以实现雨水条件下的正常工作。“成都造”为长征七号成功发射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成都技术打造“长七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