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猝死”一线生机:急救专业体系亟待建立
如何在“黄金四分钟”内迅速展开救护,考验的是整个急救专业体系。贾大成等专家认为,急救系统的完善,是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普及心肺复苏。
多位急救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教育,尤其高危行业、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各类各级学校应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
“呼吁每个家庭1-2个人学会急救。因为70%猝死发生在家庭。在其他场合同样能够救人。”贾大成说,心肺复苏并不难学,首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是否存在。如果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立即高声呼救,寻求旁人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尽快取得AED。对溺水、创伤、药物中毒以及8岁以下儿童,先徒手心肺复苏5个循环(约2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对突发心脏骤停,按压是最重要的。按压位置在胸部正中、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100至120次,深度5至6CM,让胸廓充分回弹。
——配备AED设备。
贾大成等专家呼吁,为地铁、火车站、体育场馆、商业街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以及警车、消防车配备AED。“每台AED的价格2到6万元。如果有企业愿意捐助,打上该企业LOGO,这样的形象广告很值得。”
——猝死高危人群应及早接受治疗。
王景峰介绍,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最大危险因素。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
“不认识、不重视、不治疗,是我国现阶段心律失常预防和诊治的主要问题。公众对心律失常这一常见疾病的知晓率严重低下,控制率和治疗率更低。普及公众教育、加强诊断预防、推广先进疗法,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王景峰说。
(记者肖思思)
原标题:谁来拯救频发的“猝死”——急救专业体系亟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