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雪山新村灾后重建的民居错落有致。
多营镇中国藏茶村,来自雅安的小朋友正在进行课外阅读。
坚持以人为本——
灾区把城乡住房、学校、医院重建放到优先位置。300多所学校完成重建,50个新建和改扩建医院项目全面完工,12万多户城乡住房重建完成,其中625户特困群众通过政府保障,成为最早搬新家、过新年的受灾群众。
坚持转型发展——
灾区着眼同步奔小康推进产业重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新引进一批企业,带动5万多人就地就近就业;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成生态茶叶、果蔬、果药3条百公里百万亩产业走廊,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同年7月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会议,会议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为期三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启动。根据要求,“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完成重建规划任务,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超过震前水平。”如今,三年之期已到,这些要求都实现了吗?
7月19日下午,雅安市举行推介座谈会,用城市宣传片《美在雅安》给出了答案。约17分钟的影片中,不仅呈现了秀丽、婉约、豪迈、壮丽等不同角度的雅安城市性格,也充分地展示了雅安的良好生态、悠久文化、丰富资源和重建实效。
在党的领导下,灾区人民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不仅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还走出了一条大灾重建体制机制转型的新路子。
而华西都市报记者也重回雅安各地,探访中国藏茶村,对话非遗传承人,感受到传统产业的勃勃生机;走进雪山新村,体验乡村民宿,聆听到淳朴乡亲的幸福笑声……
产业重建·再访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中国藏茶村
昔日边销茶 今成“香馍馍”
雨城区藏茶产业今年纳税将超1600万元
面孔1 甘玉祥53岁
藏茶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灾后重建这3年,是藏茶1300年历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
7月18日中午12点,烈日炙烤着大地。雅安市雨城区多营镇一片山坡上,中国藏茶村内的建设正如火如荼。53岁的甘玉祥卷着裤管,和工人们一起挥汗如雨。在他身后,一幢藏茶制作技艺传习所刚刚落成,而其从开工到投用仅耗时一个月。
“在藏茶村里建传习所,打造非遗保护基地,是为更好传承藏茶制作技艺、发展壮大藏茶产业。”这名国家级非遗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憧憬着,向全世界展示藏茶制作技艺和藏茶文化。
甘玉祥的信心,来自于“4·20”芦山地震3年灾后恢复重建实践,“藏茶产业不仅没有被震垮,而且比以前发展得更快更好”。据雨城区农业局统计,藏茶产业上缴税金连年大幅增长,2014年为560万元、2015年为820万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600万元。
藏茶村里的非遗基地
从雅安出发前往震中芦山,出市区不远便是多营镇。一条震后新建的柏油路,从场镇的背后穿过,为镇上居民免去许多车辆穿行之苦。柏油路另一侧的山坡上,“4·20”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中国藏茶村于今年1月建成运营。
7月18日上午,中国藏茶村内彩旗飘飘、热闹非凡,首届中国藏茶节开幕式在此举行,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在此挂牌成立。作为藏茶发源地和川藏茶马古道起始地,雨城区销往藏区的茶叶占藏区茶叶总销量的80%以上。
甘玉祥在参加完仪式后,匆匆赶往藏茶村内的另一区域,忙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2008年,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玉祥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
整个藏茶村占地6平方公里,非遗基地占了其中约200亩。基地入口处,有一块呈握手状的天然巨石,是甘玉祥10多天前在老家山沟里发现的。如今,巨石上刻着甘玉祥手书的“兄弟友谊”4个大字,是甘玉祥企业的品牌,象征汉藏民族的深厚情谊。
再踏过一座甘弘桥,后面是一幢藏茶制作技艺传习所。“传习所从开工到落成,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内,甘玉祥每天都在工地“督战”,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2点。下一步,基地内还将建藏茶品鉴大厅、藏茶文化展示大厅等。
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传习所的墙上,挂着的“藏茶宗师传承谱”显示,甘玉祥祖上二十余代人自明清时期,便延续着种茶、制茶、贩茶的历史。而甘玉祥本人,从12岁起便开始入行,跟着父亲甘绍郁学制茶,到16岁时已能独自制作藏茶。
1992年,29岁的甘玉祥创办了友谊茶厂。到“4·20”芦山地震前,企业已有员工200余人。“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生产、销售全部停滞。”面对困难,甘玉祥不仅积极自救,还带着人在雨城和芦山,24小时免费供应藏茶。
震后3个月,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这不是一句空口号,真的就和以前不一样了。”甘玉祥最直接的感受是,以前政府重视主要是领导视察,现在是实打实的产业规划、政策扶持。
“灾后重建这3年,是藏茶1300年历史上发展最快的3年。”甘玉祥说,政府提出了把“雅安藏茶”区域品牌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宏伟目标,自己会抓住这个机遇,把企业做成百年老店,为藏茶传承做更大贡献。
原标题:三年重建芦山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