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软件产业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超过40%,占全市GDP的比重提升3个百分点;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速12%……昨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成都市建设世界软件名城规划纲要(2016—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于日前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纲要》,是2016—2025年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引导软件产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路径指引,是《成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深化与拓展。
重点推进七大产业集群发展
形成“双核、多园、三带” 空间布局
《纲要》提出,我市将坚持“需求牵引、创新驱动、软硬结合、量质并举、跨界融合”的发展道路,以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基点,以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打造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构建生产配套、产业协同、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产业发展重点上,将按照软件产品、软件服务和嵌入式系统三大产业方向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发展空间,重点推进IC设计与测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数字媒体、系统集成与运营服务、新兴信息服务、软件外包七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实施信息基础设施、软件人才、软件标准化、软件应用示范四大工程,推动软件产业加快发展。
在空间布局上,将推进软件产业与城市功能配套发展,加快构建宜居宜业、产城一体、绿色智慧的新型城市形态。重点依托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布局发展软件产业。五城区(含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要通过发展软件服务业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到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形成“双核、多园、三带”的空间布局,载体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围绕软件产业形成的新型城市空间覆盖成都主城区面积的10%。
通过“三步走”战略
力争全市软件产业营收 突破万亿元
《纲要》提出,未来十年,成都软件产业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发展目标。
其中,第一步(2016年—2017年),将重点推进产业载体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引导人才、资金等产业要素聚集,营造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实现量质并举、产业升级。到2017年,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700亿元,年均增速16%。
第二步(2018年—2020年)将推进软件品牌化、服务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普及智慧城市应用,发展以软件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消费市场,通过跨界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促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软件定义”的新业态成为智慧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到2020年,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5600亿元,年均增速15%。
第三步(2021年—2025年),成都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标杆城市,智慧经济成为成都经济主要形态,软件重新定义的成都成为繁荣开放、绿色智慧的新型城市样本。2021年,成都软件产业规模超过印度班加罗尔。到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元,年均增速12%。本报记者 杨彩华
原标题:到2025年全市软件产业营收将超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