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国内互联网行业,在线直播已经成为最受资本追捧的又一个风口。市场规模之大、用户人群之多、商业变现能力之强,都成为资本青睐的理由。但这个如日中天的行业中却涌动着巨大的泡沫,这不仅意味着投资者面临高风险,还潜藏着对国内资本市场秩序的威胁。
平均3小时就有一新软件上线
据了解,国内在线直播平台兴起于2013年,此后,直播平台投资和发展逐渐进入爆发期。据媒体报道,从2016年5月起,平均每3个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软件上线。
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达到2亿人。
变现靠粉丝打赏分成
不同于传统视频网站以广告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在线直播从一开始就将盈利模式建立在其社交属性和交互性上。
据了解,目前直播行业的盈利主要依靠用户向平台购买虚拟礼品为主播打赏,再由平台与主播进行分成的模式。一般来说,平台与主播的分成比例为7∶3。主播得到的打赏越多,其与平台的收入也就越多。但是,各平台推出的打赏礼品价格高低不等,落差也较为悬殊。随着国内在线直播行业越来越火,一些知名主播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直播数据造假成风
那么,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在玩直播?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做花钱打赏的忠实粉丝?
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在线直播的用户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收入群体和缺少经济实力的年轻群体,大城市白领阶层和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人群参与较少。这样的人群又如何消费得起动辄价值百元甚至千元的“游艇”“飞机”“赛车”呢?
2015年,某主播在一平台直播游戏时,聊天室显示观看人数竟然超过了13亿,直播平台数据造假从此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当前,这样的操作正在变得批量化和规模化。在网上有很多以“涨粉”“包热门”为关键词的卖家。
刷流水同样也是一个关键的运营造假手段。一些直播平台的热门主播会由专门团队或者经纪公司帮忙运作,由团队或经纪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台充值,再将充值换得的虚拟货币用于自己旗下的主播账号,随后主播的收入则由经纪公司与直播平台五五分成。在这个过程中,经纪公司并没有经济损失,却捧红了自己旗下的主播。 (人民日报)
原标题:网络直播行业数据造假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