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初现

2016-08-16 07:25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史建婷

未来3到5年,成都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企业,汇集3万余高端人才,创造产值300亿元

目前,已晋升地铁四线时代的成都,未来如何做轨道交通的加法?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按照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将形成26条线路、总里程达659公里的“双环加放射”线网结构。而在天府新区,内部轨道线网密度也将大幅提升,未来将形成“方格网加放射状”线网结构,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内规划16条线路,线网密度达1.35公里/平方公里。

除了节节攀升的地铁线路,成都还布局起轨道交通产业链。根据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将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在轨道交通方面,根据成都市出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成都将打造轨道交通产业“一总部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形成科研、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的全产业链条。

根据规划,未来3到5年内,这里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万余高端人才,创造约300亿元产值,打造成为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

成都进入地铁时代

中心城区规划26条线路超600公里

随着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的开通,成都已正式进入4线时代。按照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成都市中心城区将形成26条线路、总里程659公里的“双环加放射”线网结构。其中,内环为地铁7号线、外环为地铁9号线,这两条环线是实现与放射线上的轨道线客流转换的重要通道。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长38.6公里的地铁7号线,正在抓紧建设中,31个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正在进行附属结构施工;区间盾构(隧道)累计完成九成以上,川师车辆段主体结构已经完成过半,机电安装及装修已进场。根据计划,明年将会实现通车。基本沿3.5环布设的9号线,其主要在环线西南面的一期工程将在今年下半年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其可研报告和支撑性报告正在编制中。

除了地铁7号线,开往双流机场的地铁10号线也在本月初时开始铺轨,预计明年3月实现“轨通”。市民坐着地铁去赶飞机,这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10号线一期长约10.9公里,设车站6座,均为地下线,分别为太平园站、簇锦站、华兴站、金花站、空港一站、空港二站。线路从太平园站引出,沿佳灵路下穿铁路西环线、三环快速路,向南至成双大道串联八益家具城商圈,一路向南沿规划路、马新路下穿江安河进入T1、T2航站楼。10号线开通后,市民可从成都市中心城区乘坐地铁直达双流国际机场,实现航空运输和地铁交通换乘“零距离”。

其中,太平园站为三线换乘站,10号线与3号线、7号线在此交汇。目前3号线已经开通,按照成都市政府此前的消息,2017年地铁7号线、10号线将开通,环状的7号线与已开通的1号线、2号线、4号线均有换乘点。可以期待,明年坐地铁去赶飞机,将会非常快捷、方便。

简阳也要通地铁

天府新区规划大中小“三环”

除了成都的中心城区外,作为“双核”之一的天府新区,轨道交通也将通达四方。

在新的规划中,为强化其核心地位,在原规划12条线路、246公里线网的基础上,将形成3条轨道环线——其中小环串联天府新城、科学城等核心区域;中环串联大创造、南部工业区等各大功能板块;大环为远景设想线,串联新津、眉山、仁寿、临空经济区。

按照规划,天府新区内部轨道线网密度也将大幅提升,未来将形成“方格网加放射状”线网结构,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内规划16条线路,线网密度达1.35公里/平方公里。以天府新区为中心,将有共7条、总里程超过484公里的放射线,实现天府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快速连通。而在天府新区与中心城区之间,按照“强化‘双核’之间轨道交通联系”的思路,将形成“3快3普”共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便捷联系,其中“快”指地铁快线,即车站数相对较少的线路;“普”即普通的地铁线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一轮的线网规划中,成都市全域内总体将呈现以“双核”为中心的“双心放射状”轨道线网结构,共规划39条线路,其中包含22条普线、11条快线、3条市域铁路线(成灌线、成彭线、成蒲线)、1条市域内控制线线路(简阳环线)、2条市域外线路(资阳线和眉山延伸线)。“根据规划,未来简阳片区内部将形成200公里左右的网络体系,4条城市主干线将到达简阳片区,实现成都中心城区与简阳的互联互通。”相关负责人透露。

而对于其他区(市)县,规划部门按照“县县通轨道”的标准,将强化“双核”与卫星城、区域中心城之间点到点的轨道交通联系,在新一轮线网规划中新增6条、总里程超过256公里的卫星城与区域中心城之间的快速骨干联络线。同时,将推进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补充系统运能。

IT大道有轨电车即将开建

全长39公里计划2018年通车

除了地铁,成都的轨道交通还包含有轨电车。日前,记者了解到,IT大道有轨电车(工程名),正式名为有轨电车蓉2号线,其郫温车辆基地范围内最后一户企业于近日完成拆除并移交,这标志着IT大道有轨电车全线车辆基地(郫温、红光、西客站)的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即将启动建设。

据了解,IT大道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呈Y形布局,起于成都西站,终于郫县西站和红光站,是成都首个“一起点两终点”的轨道交通项目,因此该工程有三个车辆基地。而车辆基地担负的功能不仅是车辆的停车场,还是车辆的修理场。为配合线路建设,IT大道有轨电车线路上将有多处需要拓宽,目前已经同步展开。而与地铁建设相似,有轨电车在进行道路改造的同时,还将进行全线电力系统、信号系统、车站等建设;车辆同步进行生产制造。

目前,IT大道有轨电车的首根电杆已经“栽下”。“目前这根电杆还是实验性质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栽下”的这根电杆有一个方形的混凝土基座,整体呈“T”字形,上面的“一横”像一只振臂展开的羽翼。

IT大道有轨电车线路全长39.04公里,计划采用国际领先的100%低地板钢轮钢轨现代有轨电车。这种车型车门宽、地板与站台平齐,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携带大行李箱换乘的市民而言更为方便。通过架空接触网+局部路口无触网的方式供电。线路开通初期,运营时间计划为6∶30至22∶30,全日运营16小时,高峰期行车间隔6分钟,右侧行车,最高行车时速70公里,平均运行时速约24公里。该线路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有轨电车蓉2号线将与4条地铁、市域铁路相交,实现换乘,共同成网。主要换乘站包括成都西站(与地铁4号线、9号线换乘)、天河路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西南交大犀浦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望丛祠站(与地铁6号线换乘)以及郫县西站(与市域铁路成灌线换乘)。

发展轨道交通产业

成都打造科研设计等全产业链条

今年初,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将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轨道交通产业成为成都“十三五”时期的突出发展产业。成都在轨道交通上的发力,不仅体现在不断攀升的铁路运营里程方面,成都正在逐步成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之一。

此前,成都被国家确定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通过提升和完善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文创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成都而言,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布局,不仅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同时,也是实现工业转型和产值倍增的中坚力量。

在轨道交通方面,根据成都市出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成都将打造轨道交通产业“一总部两基地”的空间布局,形成科研、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的全产业链条。“一总部”是指金牛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两基地”即新津轨道交通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新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资料显示,成都现有轨道交通规模以上企业9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2015年,全产业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6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614亿元,运营服务68亿元,装备制造业83亿元。

根据规划,未来3到5年内,这里将集聚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万余高端人才,创造约300亿元产值,打造成为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

根据规划,未来全域成都将有3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2370公里。对此,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各线网的逐步建成和加密,中心城区、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的线网密度将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达到东京、纽约等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产业点击

金牛轨道交通研发设计总部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是由金牛区与中铁二院共建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地,致力于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创新与服务基地。整个产业园占地约482亩,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采用“产城一体化”的都市型园区规划理念,分三期梯次开发。

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约15万平方米的花园办公总部基地,企业定制办公楼、实验检测大楼正在紧张建设中;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年内将动工建设。招商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立了“区-产业功能区-街道”三级联动招商机制,目前已签约引进中铁工程装备集团、中铁科工集团等轨道交通企业60余家,实现税收近2亿元。未来,整个产业园将入驻相关企业200余家,吸纳超过2万人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年产值将达350亿元。

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

“今年3月,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嵌入式轨道取得了城市轨道工务产品CRCC认证,相当于拿到了全国轨道交通市场的入场券。”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年内力争完成30列列车的生产目标,除了生产车辆本身,轨道系统也是这里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新津轨道交通产业园正花大力气在有轨电车车辆、轨道系统、四电集成等方面进行布局,注重“投运建”一体化能力建设——通过收购上海一家科技公司,运用“超级电容”解决动力问题;与相关行业伙伴合作攻关技术难题,以牵引、动力、通信、信号为代表的四电集成技术逐步完善;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轨道系统产业化的相继实现,在新津,由成都本土企业主导的轨道交通三大核心产品的产业化已初步完成。

新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2014年8月,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与新都区签订投资协议,共同打造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这是中国西南唯一一个轨道交通领域从事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装备和动车组整车生产、维保的产业基地。记者了解到,产业园全部达产后,每年可实现城际动车组组装240辆、城轨地铁车辆组装与维保300辆、现代有轨电车组装与维保210节、动车组(含城际和高速)高级修100组、机车大修250台、客车大修800辆,同时还将引入先进配套企业,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

为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发展集群,新都区制定了轨道交通“1+1”发展规划。今年3月27日,在新都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上,今创集团、南京圣合等5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项目顺利签约,总计划投资达1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制动缸、电力连接器等重要零部件生产项目。另外,为了加快引进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步伐,新都区还梳理出了30多家核心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企业接踵而至。华西都市报记者殷航

原标题:成都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条 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初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