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刘慈欣背后的男人:发掘《三体》的原来是他

2016-08-18 07:12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史建婷

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陈羽啸摄

科幻迷在成都挑战18个小时,连续观看整整10部《星际迷航》。图据新华网

果不提前打听,很难有人将这个高高瘦瘦、喜欢穿衬衣、说话声音透着温柔的中年男子与科幻圈大拿联系到一起。他叫姚海军,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的主编,还是发掘出刘慈欣等一众科幻名作家的“伯乐”,更是见证了近几十年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资深科幻迷。

8月17日,姚海军接受了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的专访,畅聊了正在举行的2016成都国际科幻电影周,也对中国科幻的产业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生与科幻结缘的“园丁”

上世纪80年代,还是“小鲜肉”的姚海军从数学老师那里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本科幻作品《奇异的机器狗》,这本只有3.5万字、售价4角5分的小册子,让他与科幻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6年,还在技校读书的姚海军成立了“中国科幻爱好者协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发成立的科幻爱好者组织,星河、韩松等后来科幻界的骨干作家都是这个协会的会员。

姚海军自己筹钱,手刻蜡纸,油印出版了第一期属于科幻爱好者的《星云》杂志。因为内容精致,且汇集了全世界的科幻信息,《星云》很快就在国内打响了名气,“订阅量”也越来越大,许多科幻作家从中获知国内外最新科幻动态。后来身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的吴岩曾把《星云》带到美国,作为中国科幻的代表杂志参加展出,引起了很大反响。

出于对科幻的喜爱,这份并不营利的杂志一办就是10年,也让姚海军成为了全国科幻爱好者心中的领头人。

1998年,姚海军加入《科幻世界》,从读者俱乐部做起,直到现在成为科幻世界杂志社的副总编、《科幻世界》杂志主编。

18年里,姚海军几乎一直扮演着园丁的角色,利用《科幻世界》这个平台,培养科幻作家,同时传播科幻的理念。

科幻巨作《三体》的幕后功臣

1999年,当时还在山西娘子关热电厂工作的刘慈欣开始给《科幻世界》投稿。

2006年,《三体I》开始在《科幻世界》连载,这部后来被认为是中国科幻里程碑式的作品当年就引发了一股席卷全中国的科幻热。网上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世界上分为两类人,读过《三体》的,和没有读过《三体》的。”

从最初的连载,到《三体》被译成英文走向海外,姚海军一直参与其中。2015年,刘慈欣荣获“科幻功勋奖”,颁奖者正是他的伯乐之一姚海军。

对于刘慈欣和《三体》的成功,姚海军认为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如何在中国科幻界培养出更多的刘慈欣,创作出更多好作品,还是一个问题。

“10年前我们做过调研,我们的读者主要是高中生。”姚海军说,这样的情况需要改变,“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科幻和喜欢科幻,营造这种环境。目前来说,中国科幻的环境还很弱。”

□对话姚海军

希望科幻写作流派百家争鸣

封面新闻:您觉得什么是科幻?姚海军:我觉得科幻不仅仅是文学,也不能算是科普,它是一种想象力的体现,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现在大家对科幻都有了新的认识,科幻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像很多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不少人都很喜欢。

封面新闻:您怎么看在成都举办的国际科幻电影周?

姚海军: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吴显奎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成都是地理上的洼地,但是中国科幻的高地。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成都的科幻氛围非常好,2007年在成都举办了国际科幻·奇幻大会。成都不仅有很多科幻爱好者、作家,漫画和游戏也很发达,和科幻相关的一些公司也在最近两三年涌现。国际科幻电影周在成都举办,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搭建平台,促进科幻的产业化。

封面新闻:中国未来科幻产业化应该怎么走?

姚海军:西方的科幻发展经历了从杂志到畅销书到影视、游戏、漫画这么一个过程。我们目前应该还处于从杂志到畅销书的阶段,但未来肯定不可能像西方那样一步一步走,肯定是要多方面发展的。

我们正在努力搭建一个平台,为科幻作家展示作品,影视、游戏企业选取科幻资源提供便利,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科幻作家接触到中国更多的前沿技术。美国的一些高科技公司都会请科幻作家作为顾问,而中国缺乏这个环境。科幻创作需要科幻作家了解最新的技术,然后再发挥想象,如果不知道这些技术,那就只能瞎想。

封面新闻:目前国内科幻发展的困难有哪些?

姚海军:一个是教育,中国这个文理分科……因为科幻创作本身要有一定的理工科知识,也要有文学写作的能力,所以,现在很多科幻作品都是大学生在写。二是中国科幻的发展不连贯,导致我们现在基础比较薄弱。

封面新闻:您对未来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什么样的态度?

姚海军:谨慎乐观。希望能有更多愿意去培养科幻作家的“傻瓜”出现,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幻写作流派出现,百家争鸣。

封面新闻记者熊浩然

科幻创作的基础需要科幻作家了解最新的技术,然后再发挥想象。如果不知道这些技术,那就只能瞎想。”

希望能有更多愿意培养科幻作家的‘傻瓜’出现,希望能有更多的科幻写作流派出现,百家争鸣。”

原标题:刘慈欣背后的男人发掘《三体》的原来是他他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